[发明专利]一种镁基三元储氢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75635.1 | 申请日: | 202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0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余少博;黄亮君;欧阳柳章;刘江文;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16 | 分类号: | C23C14/16;C23C14/18;C23C14/35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余钱 |
地址: | 5106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 合金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基三元储氢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镁基三元储氢合金薄膜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镁基三元合金层、催化层和表面覆盖层。所述的镁基三元合金层的元素组成为Mgsubgt;80/subgt;Nisubgt;16/subgt;Vsubgt;4/subgt;。所述的催化层和表面覆盖层元素组成为Pd。该方法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将Mg‑Ni合金靶和高纯度V靶材共溅射、共沉积至预处理的基底上,中间穿插高纯度Pd靶材的溅射沉积以获得Pd催化层,最后在薄膜表面再次沉积一层Pd作为表面覆盖层对薄膜进行封装。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镁基三元储氢合金薄膜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在低温下可逆吸放氢的优点。其吸放氢可在150℃下进行,150℃下活化后可逆储氢容量可达3.8wt.%以上。相较于纯镁储氢(纯镁最低放氢温度约为400℃),其放氢温度显著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储氢领域,具体涉及镁基三元储氢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化镁(MgH2)因其理论储氢能力高、可逆性、价格合理、地球储量丰富且环境友好,仍然是最有前途的储氢候选者之一。然而,受其过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极差的动力学性能等缺陷的影响,纯镁储氢应用前景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来改善纯镁的储氢特性,其中合金化和催化剂添加是两种常用的方法。对于催化剂的添加,大量研究表明,过渡金属(TM)及其氢化物可以通过分别为α-Mg的成核提供活性成核位点和为H原子的扩散提供快速通道来改善纯Mg的储氢性能。对于合金化,Mg2Ni合金是典型的代表,其氢化物Mg2NiH4的生成焓相对于纯MgH2显著降低至-64.5kJ/mol,这意味着相比于纯的MgH2,Mg2NiH4可在更低的温度下释放氢气。而在Mg2Ni合金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储氢特性,人们通过合金化对A侧和B侧元素的部分取代同样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通过分别与Ti和Cr合金化,可以降低和提高Mg2Ni的放氢活化能和循环稳定性[Wang X.,TuJ.,Zhang X.,et al.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12(2002)907-911.][Liang G.,Huot J.,Boily S.,et al.J.Alloys Compd.282(1999)286-290.]。
除了常用的机械合金化外,薄膜技术因其可对材料成分、界面和晶粒尺寸进行精确控制的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于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例如,Tan等人[Tan X.,Danaie M.,Kalisvaart W.P.,et al.Int.J.Hydrogen Energy 36(2011)2154-2164.]通过磁控溅射制备得到了Mg-15at.%Ni薄膜,其在200℃下可释放超过4.5wt.%的氢。此外,在Mg84Ni16/Pd薄膜中也发现了良好的吸氢动力学特性,其可在45s内吸氢饱和,这主要是与Mg84Ni16/Pd薄膜中大量存在的Mg2Ni增加了氢扩散速率并引入了额外的界面能有关[Liu T.,Cao Y.,XinG.,et al.Dalton Trans.42(2013)13692.]。这些工作表明,薄膜技术是研究镁基合金储氢性能的有效方法。但上述的Mg2Ni合金以及Mg84Ni16/Pd薄膜仍然存在放氢起始温度过高、低温放氢容量不足且循环稳定性不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镁基三元储氢合金薄膜,该合金薄膜具有低放氢起始温度、在低温下优异的放氢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镁基三元储氢合金薄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依次设置的镁基三元合金层、催化层、镁基三元合金层和表面覆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75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