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外泌体miRNA21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6816.1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3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丁世家;幸娟霞;李新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25 | 分类号: | C12Q1/6825;C12Q1/682;C12Q1/6806;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重庆渝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49 | 代理人: | 彭周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外泌体 mirna21 荧光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检测外泌体miRNA21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所述传感器包括外泌体miRNA21、信号识别部分和信号转换部分,信号识别部分包括捕获探针,捕获探针上含有一段被封闭的引物序列,外泌体miRNA21与捕获探针结合使引物暴露;信号转换部分为:引物与发夹A结合触发级联引物交换反应,生成产物,产物与硫黄素ThT结合产生荧光,实现外泌体miRNA21的检测。本发明首次将级联PER反应用于检测外泌体miRNA21,通过PER的信号放大作用结合,使荧光信号进一步放大,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无需洗涤,能一步法实现检测,操作简便;利用捕获探针识别miRNA21,捕获探针可通过程序设计,无需复杂的DNA抗体偶联,且捕获探针空间位阻较小可有效识别外泌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外泌体miRNA21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miRNA是一种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以通过介导信使RNA的翻译来促进如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外周血中的miRNA相比,外泌体miRNA由于被外泌体膜保护而在循环中显示出高稳定性,并占外泌体总RNA的76.20%。因此,外泌体miRNA被认为是可靠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在癌症无创诊断中具有很大的检测价值。然而,早期肿瘤来源的外泌体miRNA丰度较低,因此准确检测外泌体miRNA仍然是临床检验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外泌体是30-150nm的盘状膜囊泡,几乎分泌于所有细胞。研究表明,外泌体通过其内容物(包括核酸,蛋白质和脂质体)的细胞间转移而密切参与各种病理过程,其中外泌体miRNA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是检测外泌体miRNA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昂贵的实验设备,大型实验室规模和复杂的操作程序等需求,qRT-PCR的可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传感策略以检测外泌体miRN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如何实现外泌体miRNA的高灵敏、免标记、经济高效检测?外泌体miRNA作为液体活检的生物标志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检测在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精准医疗中蕴含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但目前检测miRNA的传统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实现外泌体miRNA高灵敏,免标记,经济高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外泌体miRNA21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单步无标记的外泌体miRNA21荧光成像的生物传感策略,通过捕获探针(Capture)激活引物交换反应,结合荧光分子后产生放大且可靠的荧光,从而实现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21的原位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外泌体miRNA21的荧光传感器,包括外泌体miRNA21、信号识别部分和信号转换部分,所述信号识别部分包括能与外泌体miRNA21结合的捕获探针,所述捕获探针上含有一段被封闭的引物序列,外泌体miRNA21与捕获探针结合,使引物暴露;所述信号转换部分为:所述引物与发夹结合触发级联引物交换反应(Primer Exchange Reaction,PER),生成产物,所述产物与硫黄素ThT结合产生荧光,实现外泌体miRNA21的检测。
进一步,所述捕获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为:
5′-GCCTCTACTCAACATCAGTCTGATAAGCTAGATGTTGAGTAG-3′(SEQ ID NO.1)。
进一步,所述捕获探针包含的引物选自引物1或引物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物1的核苷酸序列为:5′-CTACTCAACTACTCAAAGTTGAGTAGGAA-3′(SEQ ID NO.2),所述引物2的核苷酸序列为:5′-TTCCTACTTTCCTACTAAAGTAGGAAGGT-3′(SEQ ID NO.3)。
进一步,所述发夹选自发夹A、发夹B、发夹C与发夹D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发夹A的核苷酸序列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6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