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P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6812.3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娜;赵凤起;秦钊;李辉;张明;张建侃;刘鹤欣;姜一帆;蒋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6B29/22 | 分类号: | C06B29/22;C06B21/00;C06D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孙雅静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p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AP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AP、催化剂和含能粘合剂溶于溶剂中,然后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在喷雾干燥机上进行喷雾干燥,获得AP复合物,所述AP复合物包括AP/CuO/PAMMO复合物和AP/亚铬酸铜/PBAMO复合物。本发明的AP复合物在尽可能最小幅度降低AP能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AP复合物的机械感度,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改善了其热分解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去除溶剂和放大量产,制备得到的AP复合物分散性好,不结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AP/CuO/PAMMO(3-甲基-3-叠氮甲基氧丁烷均聚物)复合物和超细AP/亚铬酸铜/PBAMO(3,3-双叠氮甲基氧丁烷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氯酸铵(AP)作为一种氧化剂,具有生成焓较大、气体生成量较多、性能稳定、成本低、与推进剂其他组分间有较好的相容性等优点,是固体推进剂、爆破炸药、烟火药等含能材料的组成部分,它更是高能、高燃速固体推进剂的重要原料。目前提高推进剂燃速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增大推进剂配方中氧化剂含量及加入超细氧化剂。氧化剂粒度较大程度影响推进剂燃速。研究表明,高氯酸铵(AP)超细化之后,制成的推进剂的燃烧速度较普通的推进剂燃烧速度快5~10倍。
AP经超细化后制得的超细AP粉体,超细AP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及能量密度,但经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超细AP粒子不仅摩擦感度随粒度减小而升高,撞击感度也会随粒径减小而升高,超细AP的机械感度远高于普通粒度AP,同时易发生结块现象,特别在湿热环境、长期存放时更明显,影响使用效果,这给超细AP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带来不安全因素。
目前,国内外关于超细AP的降感研究鲜有报道,大多是对大颗粒AP进行降感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包覆降感,使用低感度物质对含能材料进行包覆或复合处理,形成复合粒子,利用低感度物质的润滑、隔热、缓冲等性质,减少颗粒间的摩擦、撞击、挤压等作用,降低热点产生的概率,可以达到降低含能材料感度的目的。常用的低感度材料众多,主要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氟橡胶、聚氨酯、硝化棉等)、低感度含能材料(TATB等)以及小分子钝感剂(石蜡、硬脂酸、石墨等)。
李玉斌等研究了钝感剂石蜡及高分子热塑性聚氨酯等对AP的包覆,发现石蜡可完整包覆AP,有效降低了其机械感度;使用了该降感AP的典型浇注PBX配方的摩擦感度,也由82%降低至0%。S.Nandagopal等以六氟丙烯和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HFP-VF)为包覆剂,采用溶剂-反溶剂法对AP进行了包覆降感处理,包覆AP的机械感度随着HFP-VF含量的增高而降低,而摩擦感度则无变化,放热量也相应减小。刘绪望等采用溶剂法制备了钝化AP,发现钝化后AP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均大幅降低,将其应用于PBX炸药后,发现钝化AP能大幅度提高配方的安全性能。然而,这些方法均采用湿法工艺,固液分离困难,去除溶剂过程中易出现团聚、结块现象;使用的改性剂用量也较大,有可能导致氧化剂和推进剂的能量降低,从而影响使用。
裴浩等在2013年南京理工大学学位论文“超细AP表面包覆及其性能研究”中采用含能钝感剂三硝基甲苯(TNT)为包覆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对超细AP进行了表面包覆,主要研究了不同TNT用量对超细AP摩擦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NT包覆的超细AP摩擦感度有所降低,但未开展TNT包覆超细AP后撞击感度变化方面的工作。此方法制备流程较为复杂且样品分散性较差。超细AP包覆后的粒子粒径随着包覆剂TNT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粒度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AP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AP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AP、催化剂和含能粘合剂溶于溶剂中,然后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在喷雾干燥机上进行喷雾干燥,获得AP复合物,所述AP复合物包括AP/CuO/PAMMO复合物和AP/亚铬酸铜/PBAMO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6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