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237487.4 | 申请日: | 2023-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7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王梦瑶;王维维;赵文丽;姜瑾;刘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61/08 | 分类号: | C08G61/08;C08J5/24;C08L65/00;C08K7/06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杨文艳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热固性树脂的可降解以及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含降冰片烯结构的苯并噁嗪单体与含裂解键的环状烯烃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ROMP)得到含有可裂解键的苯并噁嗪共聚物。此共聚物在苯并噁嗪热固化后在特定溶剂中可降解为低分子量聚合物。将其应用于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可回收,此方法应用在热固性树脂可降解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固性树脂的可降解以及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苯并噁嗪树脂作为最重要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在热固化过程发生交联反应生成具有优异性能的三维网状交联聚合物,而被广泛应用在涂料、航空航天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其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络在赋予树脂优异性能的同时,也因不溶不熔的特点而难以再加工。即使在高温下,它们的交联结构也会阻止树脂流动并给后处理带来巨大挑战。当大量的苯并噁嗪树脂产品到达使用期限后,其不可降解的特性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化石资源的巨大消耗。另外,在苯并噁嗪树脂基碳纤维增强(CFRP)复合材料中,碳纤维(CFs)的成本很高且消耗量巨大,如何快速温和地将附加值较高的 CFs 从复合材料中剥离实现有效价值的再利用也是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利用ROMP反应将动态建引入苯并噁嗪的交联网络中,制备得到兼具使用性能及降解性能的苯并噁嗪树脂,并将其应用于苯并噁嗪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基体降解后有望实现碳纤维的无损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提高热固性树脂的可降解性,提高一种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本发明设计思路来源于键的可裂解,可通过开环易位聚合(ROMP)反应将可裂解键引入树脂的交联网络中。最后树脂在特定溶剂下降解为低分子量聚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其结构式为:
。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格拉布催化剂(简称Grubbs催化剂)使用溶剂溶解后加入schlenk管中,将包含降冰片烯结构的苯并噁嗪单体加入溶剂并超声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含有格拉布催化剂的schlenk管中;抽真空,充氮气,循环三次;然后向schlenk管中加入共聚单体, 40 ℃反应2 h,加入乙烯基乙醚搅拌10分钟终止反应,然后将溶液倒入正己烷或无水甲醇中收集沉淀,得到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其中共聚单体为含可裂解键的环状烯烃;所述溶剂为无水溶剂。以苯酚/5-降冰片烯-2-甲胺型苯并噁嗪(PH-5N2m)和2,3-二氢呋喃(DHF)为例,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含可裂解键的环状烯烃的可裂解键为酯键、二硫键或硅醚键。
进一步的,包含降冰片烯结构的苯并噁嗪单体与共聚单体的质量比为90:10 ~10:90。
进一步的,催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1000。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无水二氯甲烷、无水四氢呋喃(THF)和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可降解苯并噁嗪共聚物在制备可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可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包含降冰片烯结构的苯并噁嗪单体与共聚单体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溶液旋蒸除溶剂得到共聚物液体,将共聚物液体涂覆在碳纤维布的表面得到预浸料,采用160 ℃/4 h,180 ℃/1 h,200 ℃/1 h热固化工艺制得可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碳纤维布的质量与预浸料的质量比为1.5 ~ 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7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