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96625.9 | 申请日: | 2023-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2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10K30/88 | 分类号: | H10K30/88;H10K30/50;H10K7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中知诚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1 | 代理人: | 孙黄莹 |
| 地址: | 2000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稳定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式电池和反式电池两种电池结构,所述正式电池的结构包括玻璃基底、透明电极、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钙钛矿层、空穴传输界面钝化层、空穴传输层、电极;所述反式电池的结构包括玻璃基底、透明电极、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界面钝化层、钙钛矿层、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电子传输层、电极;所述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为溶液法涂布的稀土金属乙酸盐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的制备过程中,稀土金属乙酸盐化合物为乙酸钐、乙酸铕、乙酸镱中的至少一种,包括这些化合物按照在总质量中的比例(0%-100%)进行混合溶解后制备的薄膜,所述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的厚度为0.1-1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的制备过程中,配置乙酸钐、乙酸铕、乙酸镱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溶液,包括这些化合物按照在总质量中的比例(0%-100%)进行混合后溶解,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狭缝涂布法、刮刀法、旋涂法、喷涂法、浸泡法进行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为ITO、FTO中的至少一种,厚度100-1000nm;所述电子传输层为C60、PCBM、氧化锡、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厚度1-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层为铅基卤化物钙钛矿、锡基卤化物钙钛矿、铅锡混合卤化物钙钛矿中的至少一种,厚度50-5000nm;所述空穴传输界面钝化层为氨基、羧基分子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厚度0.1-1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为氧化镍、碘化铜、PTAA中的至少一种,厚度1-100nm;所述电极为金、银、铜、铜基合金、ITO、FTO中的至少一种,厚度10-1000nm。
7.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式电池和反式电池两种电池结构,所述正式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去离子水或者纯水清洗透明电极的表面,然后采用加热的方式将其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二,利用紫外臭氧或者等离子处理透明电极表面,时间1-30分钟。
步骤三,在电极表面制备电子传输层,所用材料为C60、PCBM、氧化锡、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包括真空蒸镀、狭缝涂布、喷涂等,厚度1-100nm。
步骤四,在电子传输层表面制备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所用材料为稀土金属乙酸盐化合物,包括乙酸钐、乙酸铕、乙酸镱中的至少一种,或者这些化合物按照在总质量中的比例(0%-100%)进行混合溶解后制备的薄膜,溶剂为乙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狭缝涂布法、刮刀法、旋涂法、喷涂法、浸泡法进行制备,其厚度为0.1-10nm。
步骤五,在电子传输界面钝化层表面制备钙钛矿薄膜,所用材料包括铅基卤化物钙钛矿、锡基卤化物钙钛矿、铅锡混合卤化物钙钛矿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包括狭缝涂布、真空蒸镀。
步骤六,在钙钛矿层表面制备空穴传输界面钝化层,所用材料为氨基、羧基分子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包括真空蒸镀、狭缝涂布、喷涂等,厚度0.1-10nm。
步骤七;在透明电极表面沉积空穴传输层,所用材料包括氧化镍、碘化铜、PTAA中的一种,方法包括磁控溅射、狭缝涂布、喷涂等,厚度1-100nm。
步骤八,在空穴传输层表面上制备电极,所用材料包括金、银、铜、铜基合金、ITO、FTO等,方法包括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等,电极厚度为10-1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薄膜经过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150℃,退火时间为0.1-1h;钙钛矿薄膜厚度为50-50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66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工作量数据信息的工作内容匹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高强导热铝合金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