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6448.X | 申请日: | 202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4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余先纯;孙德林;龚乐;曾荣祥;史一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30 | 分类号: | H01G11/30;H01G11/36;H01G11/40;H01G11/48;H01G11/32;H01G11/26;H01G11/24;H01G11/84;H01G11/8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冯慧娟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石墨 组装 碳纤维 复合 结构 陶瓷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竹粉和竹纤维为基料,以热固性水性酚醛树脂为胶黏剂,加入碳纤维后,经压制得到芯层材料;所述碳纤维的长度5mm;
(2)以竹薄木为夹层材料,依次交替叠加一层夹层材料、一层芯层材料形成叠成结构,经热压,得到坯料;
(3)将步骤(2)中得到的坯料在850℃~1200℃进行真空烧结,得到碳纤维复合竹基叠层结构木材陶瓷基体材料;
(4)将导电聚合物单体、乙醇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为吡咯;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混合溶液A和分散剂混合,经分散,得到混合溶液B;
(5)将步骤(3)中得到的碳纤维复合竹基叠层结构木材陶瓷基体材料浸入步骤(4)得到的混合溶液B中,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得到木陶瓷样品;
(6)将步骤(5)中得到的木陶瓷样品浸入水中,滴加双氧水,搅拌,洗涤,干燥,得到聚吡咯锚定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乙醇和导电聚合物单体的质量比为100∶20∶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1,所述混合物、混合溶液A和分散剂的质量比为10∶100∶0.5,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芯层材料的厚度为0.5mm~2mm,所述竹薄木的厚度为0.3mm~0.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真空加压浸渍的具体过程为:
S1、将碳纤维复合竹基叠层结构木材陶瓷基体材料置于浸渍装置中,抽真空至-0.09MPa,保持30min;
S2、将混合溶液B加入浸渍装置中,保持60min,然后加压至0.7MPa,继续保持60min,取出基体材料;
S3、重复步骤S1和S2,对基体材料进行重复处理;所述重复的次数为2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竹粉的粒径40目,所述竹纤维的长度20mm,所述碳纤维与基料的质量比为2∶100,所述压制的温度60℃,所述芯层材料的密度为0.5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热压的温度为135℃,所述坯料的密度为0.6g/cm3;所述竹薄木在使用之前包括以下处理:将竹薄木浸入热固性水性酚醛树脂中,浸泡30min,取出,沥干;所述热固性水性酚醛树脂的质量浓度为50%;
和/或,步骤(3)中,所述真空烧结的时间为2h;
和/或,步骤(4)中,所述分散的时间为30min,所述分散为超声分散。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水和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0∶1,所述双氧水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双氧水的pH值为4.5,所述滴加双氧水过程中持续搅拌,所述双氧水的滴加速度为20滴/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r/min。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组装碳纤维复合叠层结构木陶瓷电极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644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盘车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一种穿线管简易弯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