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支点轴系振动抑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58902.7 | 申请日: | 2023-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5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曾礼平;李路平;丁孺琦;王宗申;湛可翔;李刚;胡国良;朱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F16F1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张晶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点 振动 抑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振动抑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支点轴系振动抑制装置,包括首尾相互传动连接的多个轴,所述轴上套设有振动抑制套筒组件,所述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振动抑制套筒组件并与相邻的轴的对应端相接;所述振动抑制套筒组件至少包括下抑振套座和上抑振套盖;所述上抑振套盖与下抑振套座盖合构成用于放置轴的筒状结构,且筒状结构的两端处设有转动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轴转动密封。采用了整体式抑振结构,不单独的对轴的端部或中段进行,从而避免节点之间的轴振动幅度虽然减小,以及节点之间轴的振动频率增加的问题,有效避免高频率的振动进一步加剧机械的疲劳破坏,并且减轻了长时间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受到的身体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抑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支点轴系振动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朝着高速、重载、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机械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噪音也会变得越来越剧烈,而剧烈的振动和噪音又会进一步加剧机械的疲劳破坏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会进一步对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尤其是机械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传动部分,对减振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也是传动部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的振动控制方式主要为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三种方法,这三种振动控制方式各有优缺,例如被动控制在某些条件下其振动控制效果存在缺陷,而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在某些情况下能与被动控制互补。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985594B)公开了一种多支点轴系振动抑制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在每个轴的中部至少设置一个主动控制限振装置,在每个轴的两侧端部至少均设置变刚度阻尼支撑装置,同过主动控制限振装置对轴的中段进行振动幅度限制,变刚度阻尼支撑装置对轴端连接处进行减振支撑。但是轴的振动是整体的,轴中段设置的主动控制限振装置相当于在轴体上设置了多个限制振动的节点,其导致节点之间的轴体振动幅度减小了,但是振动的频率会增加,以此来达到抗抑制作用。而高频率的振动同样会进一步加剧机械的疲劳破坏,并且对长时间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造成的身体损伤依然较为严重。
基于此,设计一种多支点轴系振动抑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是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多支点轴系振动抑制装置,以提高对不同长度尺寸电池进行夹持测量兼容性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支点轴系振动抑制装置,包括首尾相互传动连接的多个轴,所述轴上套设有振动抑制套筒组件,所述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振动抑制套筒组件并与相邻的轴的对应端相接;
所述振动抑制套筒组件至少包括下抑振套座和上抑振套盖;
所述上抑振套盖与下抑振套座盖合构成用于放置轴的筒状结构,且筒状结构的两端处设有转动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轴转动密封,与上抑振套盖与下抑振套座盖合构成的筒状结构密封配合;
所述下抑振套座和上抑振套盖内部均设有用于抑制轴振动的抑振片,且抑振片的内圆弧面与轴圆弧外壁间隙配合;
所述下抑振套座与固定平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抑振片均匀分布,且位于所述下抑振套座和上抑振套盖上的抑振片位置互相交错,交错的抑振片在端部位置构成溢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抑振套座的底面上设有多个与上抑振套盖与下抑振套座盖合构成的筒状结构内部连通的进气端口,且进气端口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抑振片与筒状结构的轴线呈一定夹角,所述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45°。
进一步的,所述上抑振套盖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抑振片均匀分布,且位于所述下抑振套座和上抑振套盖上的抑振片位置互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抑振片为中空结构,内部均设置有电磁铁,所述下抑振套座内设有多个用于调控电磁铁工况的控制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8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