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滴度、多组织嗜性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55666.3 | 申请日: | 202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8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燕;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01K67/027;A61K39/215;A61P31/14;C12R1/9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35001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高滴度 组织 传染性 支气管炎 病毒 | ||
本发明涉及病毒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滴度、多组织嗜性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GX/202109,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2257。该毒株经多次分离培养、纯化,经EID50测定可达到10‑7.85/mL,培养滴度高。采用该毒株进行点眼和口服攻毒均表现为相似的临床症状,特别是感染1日龄SPF鸡还可出现30%‑40%的死亡率,存活和死亡鸡只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肾炎,在肾脏、腺胃、肌胃、空肠、回肠和直肠的免疫组化均检测到病毒,该毒株表现为多组织嗜性,人工复制出肌胃炎。利用该毒株可用于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和组织嗜性发生改变的机理,为今后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口服发病模型、口服疫苗的开发和制备提供候选毒株,其在鸡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滴度、多组织嗜性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GX/202109,还涉及该病毒的毒株特征。
背景技术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冠状病毒科γ-冠状病毒属的成员之一。IBV可以感染各年龄段鸡群,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症状、肾炎和产蛋下降等,并可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由于IBV基因组RNA复制的不连续性以及RNA聚合酶的不完全校对,以及临床免疫压力和自然选择等方面因素可造成IBV发生变异,病毒易发生变异及不同毒株基因组之间的同源重组,导致新的IBV基因型或突变株的不断出现。临床上不同的IBV毒株具有不同的组织嗜性和致病力,不同病毒株可以在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肾脏、法氏囊和泄殖腔等不同器官组织中被发现,这可能与S蛋白有关。
IBV毒株可以从病料中分离得到,但是获得一株滴度高,同时致病力强,具有多组织嗜性,点眼、口服攻毒均发病的毒株实属不易;传统的IBV疫苗免疫方式主要采用注射或滴鼻免疫,筛选一株能通过喷雾或饮水方式均能致病的强毒株,可为今后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口服发病模型、口服疫苗的开发和制备提供候选毒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多轮盲传和纯化提供一株滴度高,满足临床实际生产需求,同时可通过口服或点眼方式人工感染均能发病,致病力强,在多个组织中检测到该病毒,可作为候选口服疫苗攻毒、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口服发病模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通过对广西某鸡场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的28日龄黄羽肉鸡采集40份腺胃和肌胃样品进行IBV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得到一株高滴度、多组织嗜性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并命名为CK/CH/GX/202109,通过S1基因扩增、测序,该毒株属于“tl/CH/LDT3/03”型IBV毒株。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GX/202109已于2022年7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2257,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5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杆生产工艺及其结晶器
- 下一篇: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