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客车车门框架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48901.4 | 申请日: | 202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1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符学龙;嵇正波;陈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J10/86 | 分类号: | B60J10/86;B60J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48 | 代理人: | 柏梦婷 |
地址: | 22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客车 车门 框架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客车车门框架防护装置,包括门体和固定设置在门体一侧侧壁内的多个固定板,所述门体同侧侧壁上还固定设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之间转动设有转臂总成,所述转臂总成的下端连接有门泵,所述转臂总成的上端固定设有转轴上支撑,所述门体的下端设有平衡杆,所述门体的另一侧侧壁处设有连接板。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新能源客车车门框架防护装置,提升了门体的密封性,防止在阴雨天从门体处发生漏风漏雨的情况,同时密封转板的转动平铺的过程使得门体的保温功能得到增强,同时防止门体受冲击损坏时有结构炸裂飞溅对车体内的人员产生伤害,同时可以对门体的冲击进行有效缓冲,增加了客车车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客车车门框架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客车乘客门是乘客上下车的出口,它是客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结构设计和完整的造型,不仅给客车造型增添美观和动感,而且还给客车带来良好的空气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现有的新能源客车的车门密封采用的是毛刷密封,密封效果不好,在风雨天容易漏风漏雨,保温效果也不好,严重影响了乘坐的舒适性;且现有的客车车门本身不具有抗冲击的能力,客车侧门在受到冲击时往往会发生大范围损坏,甚至造成客车车门附近乘客因此受到伤害。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客车车门框架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客车车门框架防护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客车车门框架防护装置,包括门体和固定设置在门体一侧侧壁内的多个固定板,所述门体同侧侧壁上还固定设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之间转动设有转臂总成,所述转臂总成的下端连接有门泵,所述转臂总成的上端固定设有转轴上支撑,所述门体的下端设有平衡杆,所述门体的另一侧侧壁处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侧侧壁处均转动设有密封转板,所述密封转板和门体相匹配设置,所述密封转板的侧壁上固定设有两个卡接块,所述门体的侧壁处设有相匹配的两个卡接槽,所述卡接块在卡接槽内卡接滑动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处固定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贯穿门体,所述门体内侧壁处固定设有相对应的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内滑动设有调节推板,所述调节推板和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腔的另一侧侧壁处连通设有第二连通细管,所述第二连通细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设有集气腔,所述门体的内壁处还设有两个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结构支撑组件和缓冲组件。
优选的,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防护条。
优选的,所述门体的侧壁处固定设有两个防撞块,两个防撞块分别在门体的上下两端设置。
优选的,所述结构支撑组件包括水平固定设置在门体内侧壁处的两个承接板,两个承接板相互靠近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设有固定伸缩杆,两个所述固定伸缩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板,两个承接板之间还固定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固定伸缩杆外壁处。
优选的,两个承接板和固定板之间均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和固定板之间呈三角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两个固定伸缩杆下壁上的固定顶杆,所述集气腔的两侧侧壁均连通设有第一连通细管,所述第一连通细管的另一端连通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一端滑动设有缓冲推板,所述固定顶杆和缓冲推板固定连接,所述集气腔远离固定腔的一端连通设有气囊。
优选的,所述固定腔的下端侧壁处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处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下端固定设有横板,所述门体的内侧壁处电连接设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的下壁处固定设有第一磁块,所述横板的侧壁处固定设有相匹配的第二磁块,所述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相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8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