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AEB测试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39633.X | 申请日: | 202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金智林;孔钧涛;曹世龙;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B11/14;G01B11/00;G01B7/00;G01B7/14;G01P3/36;G01P3/38;G01P3/5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刘辉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aeb 测试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AEB测试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包括测试道路、测试车辆、速度距离传感器、测试线轨、测试平台、测试道具、综合处理器MCU、第一至第三气缸、气源、第一至第四电磁换向阀。该汽车AEB测试装置提供了一个可以兼容各种测试道具的平台和更多的测试场景,测试方式更加智能,测试结果更加准确,测试过程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AEB测试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日新月异,AEB技术已应用到少量车型中,是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关键问题。相应地,AEB的性能测试也至关重要,在AEB设备和软件开发阶段,AEB性能测试有助于AEB优化开发;在AEB技术应用阶段,AEB性能测试有助于AEB技术应用检验。
韩飞等设计了一种用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专利号202210512488.0),该装置包括驱动模块、转交模块、假人模块和皮带。驱动模块可通过皮带驱使假人模块运动,在横线测试时,用一个转交模块搭建起测试装置;在纵向测试时,用两个转交模块搭建起测试装置,其中一个使皮带进行了九十度转向。该装置可以快速简单的布置切换测试场景,但其测试场景和测试道具较少,且驱动模块由人工控制,控制的准确度不是很高。
牟柯等设计了一种面向AEB碰撞测试的设备、系统及方法(专利号202111473822.8),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输入模块、检测模块、通讯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模拟行驶车辆和儿童驾驶滑板车横穿马路的情况,对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性能测试。该装置方法准确控制了测试车辆和测试道具到达预设碰撞点的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但其测试场景只有横穿马路,测试道具也只有儿童滑板车,如果进行系统的AEB测试,其效率仍然不是很高。
吕济明等设计了一种智能汽车室外AEB VRU在线检测装置(专利号201911182501.5),包括测试道路、测试车辆、测距雷达、控制系统和假人,测试车辆位于测试道路的正中部,测距雷达位于测试车辆的后端,测试道路内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铺设导轨,轨道上设有由固定板、支架和运动平台,假人固定在运动平台上并沿凹槽方向水平移动。该装置方法采用了全自动的测试方式,测试结果更加准确,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但其轨道只能提供横穿的路线,对场景的衍生性有限,只能提供一种场景的测试。
孙健康等设计了一种用于评估自动制动系统的测试装置(专利号201810909470.8),包括装有AEB的测试车辆、测距单元、车辆控制机构、可移动目标物以及中控单元。车辆控制机构用于以拟人方式操作车辆行进、转向及制动;测距单元用于检测测试车辆与可移动目标物的间距;中控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测试工况控制可移动目标物和车辆控制机构运行,确定自动制动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既定的设计规范。该装置方法提供了很多测试场景,也能兼容很多测试道具,测试过程安全、智能,但测试场景仍然较少,测试过程的过程还比较繁琐,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还可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AEB测试场景单一、测试效率低、测试过程存在危险等缺点,提供一种汽车AEB测试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AEB测试装置,包括测试道路、测试车辆、速度距离传感器、测试线轨、测试平台、测试道具、综合处理器MCU、第一至第三气缸、气源、第一至第四电磁换向阀;
所述速度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测试车辆上,用于感应测试车辆的车速和与测试平台之间的纵向距离,并将其传递给所述综合处理器MCU;
所述测试道路由三条车道线划出第一和第二车道;
所述测试线轨包含第一至第七轨道、第一平移换轨机构、第二平移换轨机构、旋转换轨机构;
所述第一轨道采用直轨道,铺设于第二车道的中心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96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