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式人工脏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35793.7 | 申请日: | 202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7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府晓;傅敢;陈聪;彭捷;雷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81/06;C08L75/04;C08L1/12;C08L67/04;C08K5/3462;C08G63/91;A61M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初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5 | 代理人: | 杨继栋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脏器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式人工脏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双嘧达莫改性制备;所述膜式人工脏器材料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改善膜相关血栓和炎症的风险,且基于双嘧达莫本身的抗病毒效果,该改性膜在对抗病毒及保护冠脉中有积极作用。双嘧达莫改性人工脏器膜利用PLGA共聚物、4‑(二甲胺基)吡啶、琥珀酸酐和二氯甲烷制备PLGA‑COOH负载双嘧达莫微球,并对膜基材进行改性得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式人工脏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膜式人工脏器如人工肾、体外膜肺氧合、人工肝等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广泛。膜式人工脏器属于体外材料,当膜材料与血液接触后,血小板会不可避免地粘附到膜表面,活化后释放的血小板第3因子为凝血因子的激活提供了必需的场所。凝血因子激活后,级联反应使得纤维蛋白单体相互交织在一起,并网络着血小板,在血小板肌钙蛋白的收缩作用下在膜表面最终形成坚实的血栓。因此血液相容性不佳的膜材料会导致膜相关血栓的形成,引起人工管道堵塞风险,降低人工脏器的净化效能,血小板在上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MODS常是由重症感染引起,而血液相容性欠佳的血液净化膜本身容易诱导炎症反应,加重全身炎症因子风暴和脏器损伤。血小板活化在MODS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可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并激活白细胞,增加白细胞内容物的释放,促进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和氧自由基的产生,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对常规血液净化膜进行改性,研发一种能同时抗栓、抗炎的新型膜材料。
目前现有技术如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肝素和阿加曲班改性膜,抑制凝血FX活性的阿哌沙班改性膜等,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途径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也有如其它通过提高亲水性改善血液相容性能的透析膜如人工肾、体外膜肺氧合、人工肝等的膜式人工脏器改性也主要是增加其抗凝血性能,并没有针对性抑制血小板;且血液相容性欠佳的血液净化膜会加重MODS患者炎症反应;且现有技术对膜材料的抗病毒性研究得较少;因此亟须一种能够能同时针对抗血栓和抗病毒的膜式人工脏器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嘧达莫改性的膜式人工脏器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过程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嘧达莫改性的膜式人工脏器材料,所述膜式人工脏器材料在有效抗凝血同时,可抑制病毒复制以及增加冠脉血流量,其中材料的基材包括但不限于聚乳酸类、聚砜类、聚酯类和纤维素类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备基于双嘧达莫改性的膜式人工脏器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1、合成PLGA-COOH的;
S2、制备PLGA-COOH负载双嘧达莫微球;
S3、合成膜式人工脏器材料的合成。
进一步的,所述S1中PLGA-COOH的合成的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将PLGA共聚物、4-(二甲胺基)吡啶、琥珀酸酐和二氯甲烷混合,充分溶解、搅拌2~4小时,转入旋转蒸发仪抽真空除去二氯甲烷浓缩混合液,混合液在甲醇中沉淀3次,真空干燥得到端羧基化PLGA聚合物,即PLGA-COOH;PLGA共聚物、4-(二甲胺基)吡啶、琥珀酸酐和二氯甲烷按照质量比为2~6:1:l:60~70。
进一步的,所述S2中PLGA-COOH负载双嘧达莫微球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5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