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目标追踪的雷达协同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33634.3 | 申请日: | 202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0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锋;陈铭;李晃;朱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66 | 分类号: | G01S13/66;G01S13/87;G01S7/02;G01S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陈雪娟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目标 追踪 雷达 协同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目标追踪的雷达协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基于组网雷达内各节点雷达与组网雷达整体在各项性能指标之间的指标数值偏差情况,对所述各节点雷达提取特征属性项;
步骤S200:对组网雷达的每一历史目标追踪检测记录进行信息汇集;在每一历史目标追踪检测记录中,分别捕捉组网雷达内各节点雷达向融合中心传输的目标特征参数集,以及在每一历史目标追踪检测记录中实际的目标特征参数集,结合各节点雷达对应的特征属性项,从每一历史目标追踪检测记录中对存在目标判决关联关系的目标判决关联结构进行捕捉并提取;
步骤S300:对从各历史目标追踪检测记录中捕捉提取得到的目标判决关联结构计算关联指数;基于所述关联指数筛选出特征目标判决关联结构;
步骤S400:将筛选出的所有特征目标判决关联结构反馈给组网雷达的融合中心,当出现满足特征目标判决关联结构发生的判决场景下,提示融合中心对从相关节点雷达中传输的目标特征参数集进行信息融合前的判决参数取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追踪的雷达协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01:对组网雷达整体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呈现的信息进行采集,汇集得到组网雷达整体的性能指标集分别对组网雷达内各节点雷达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呈现的信息进行采集,分别汇集得到所述各节点雷达的性能指标集{[a1,Xia1],[a2,Xia2],…,[an,Xian]};其中,a1、a2、…、an分别表示第1、2、…、n项性能指标;其中,分别表示组网雷达整体在a1、a2、…、an上所呈现的指标数值;其中,Xia1、Xia2、…、Xian分别表示组网雷达内第i个节点雷达在a1、a2、…、an上所呈现的指标数值;
步骤S102:分别对组网雷达内各节点雷达计算与组网雷达整体在相同项性能指标上呈现的性能指标偏差值,Dk[aj]=Yaj-Xkaj;其中,Dk[aj]表示组网雷达内第k个节点雷达与组网雷达整体在第j项性能指标aj上存在的指标偏差值;Yaj表示组网雷达整体在第j项性能指标aj上所呈现的指标数值;Xkaj表示组网雷达内第k个节点雷达在第j项性能指标aj上所呈现的指标数值;
步骤S103:依次对组网雷达内各节点雷达筛选出性能指标偏差值大于0,且大于偏差阈值的所有目标性能指标项;将所述目标性能指标项作为所述各节点雷达的特征属性项;分别对组网雷达内各节点雷达捕捉对应的特征属性项。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现代雷达面临的作战环境越来越复杂;依靠单类型、单部雷达难以连续探测和跟踪现代飞行目标;针对各雷达特点进行战术配置后组网得到的雷达编队在一些性能上表现出来的优势是单部雷达所无法比拟的;
因为多部雷达通过战术配置和组网后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通常雷达编队在某一项性能指标上呈现出的指标数值,会受到编队内所有节点雷达在该项性能指标上具体指标值分布的影响,因为在该项性能指标上指标数值最差的节点雷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网雷达在该项性能指标上能达到的上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36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