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及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20749.9 | 申请日: | 2023-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3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前;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未来盈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刘一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黄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座舱 方向盘 辅助 控制器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及应用方法,控制器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辅助控制盘,辅助控制盘上设置有驱动单元、控制器主板、无线通讯单元和两个操作按键区域;方向盘辅助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车辆内的对方向盘操作状态监控的监控摄像组件,监控摄像组件与汽车系统通讯连接;控制器主板接收汽车系统发送的人手在方向盘上位置的位置数据,并控制驱动单元运行带动辅助控制盘转动至操作按键区域与人手相正对;解除了目的的方向盘控制按键设置空间的限制,使得可设置控制按键的空间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功能应用能够在驾驶员手不离开方向盘的情况下完成操作,大大增强的智能驾驶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座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座舱(intelligent cabin)旨在集成多种IT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新的车内一体化数字平台,为驾驶员提供智能体验,促进行车安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工作,例如在车辆的AB柱及后视镜安装摄像头,提供情绪识别、年龄检测、遗留物检测、安全带检测等;
目前所使用的汽车方向盘的操作按键都是固定设置在方向盘的中间区域,在进行设计时都偏向于如何更好的利用该区域空间,但是,该区域的空间总量十分有限,这就导致很多重要性或实用性相对较低的功能应用只能设置在汽车的控制面板上,需要一种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来解除该种限制,使得方向盘能够加载更多的功能应用,从而提升驾驶员的智能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应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其中,包括套设固定在方向盘转轴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辅助控制盘,所述辅助控制盘位于方向盘的下方;所述辅助控制盘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辅助控制盘转动的驱动单元、控制器主板、电源、与汽车系统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单元和操作按键区域;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齿轮、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圈,所述齿圈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辅助控制盘上;所述方向盘辅助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车辆内的对方向盘操作状态监控的监控摄像组件,所述监控摄像组件与汽车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主板接收所述汽车系统发送的人手在方向盘上位置的位置数据,并控制所述驱动单元运行带动辅助控制盘转动至操作按键区域与人手相正对。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其中,所述辅助控制盘呈圆台状,圆台的外侧表面与方向盘的底面围合形成供人手握持方向盘的环形握持区域,所述操作按键区域设置在圆台的外侧表面上;所述操作按键区域设置有多个操作按键,所述操作按键采用由下至上拨动触发的拨动按键形式。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其中,所述辅助控制盘上设置有防误触单元;所述控制器主板在接收到所述汽车系统发送的人手位置数据,控制驱动单元运行的同时发送按键锁定信号至防误触单元,防误触单元依据按键锁定信号对各操作按键进行锁定;所述控制器主板在驱动单元完成控制操作的同时发送按键解锁信号至防误触单元,防误触单元依据按键解锁信号对各操作按键解除锁定。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其中,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转动连接所述辅助控制盘的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辅助控制盘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控制盘的底面设置有对应容纳固定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圈的容纳槽,所述齿圈为内齿圈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承的内圈上,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智能座舱的方向盘辅助控制器,其中,所述辅助控制盘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所述控制器主板、所述无线通讯单元、电源和所述驱动电机的安装腔室,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伸入所述容纳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未来盈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未来盈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207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