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5337.6 | 申请日: | 2023-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3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谭祖宏;肖人漳;黄小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367 | 分类号: | H01M50/367;H01M50/249;H01M50/244;H01M50/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拓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98 | 代理人: | 任小鹏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动力电池 系统 以及 车辆 | ||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该电池包具体包括:盖体、箱体和电池单体;盖体与箱体组装,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腔;电池单体排布于容纳腔内;电池单体包括靠近盖体的顶面、与顶面相邻的侧面、防爆阀以及输出极柱;防爆阀设置于侧面,输出极柱设置于顶面;箱体具有热失控副产物排出通道;排出通道的入口与防爆阀对应设置,排出通道的出口设置在箱体背离电池单体的外侧;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防爆阀打开而排出的热失控副产物通过入口进入排出通道,并通过出口排出电池包外。该方案通过对单体电池结构和箱体结构进行设置,能够降低热失控对电池单体、电池包以及外部人或物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锂电池的高速发展,具体体现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储电能力增强,以及充电速度的增加,新能源汽车也随之高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通常采用若干电池单体组成电池包来提供动力,而动力电池系统热安全事故是当前业内普遍面临的技术问题,其中热失控副产物蔓延更是加剧热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相关技术中,针对热失控问题,通常在热失控副产物集中的位置配置一个或多个防爆阀。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副产物(或称为失效副产物)会基于流体运动规律充盈电池包内,然后通过防爆阀喷出。该设置方式会存在如下缺点:高温高热的热失控副产物从防爆阀位置排出时呈伞状射出,影响区域较广;电池包内热失控副产物的充盈极大造成电池包内排出途径上的其他电池单体受热、电连接绝缘失效乃至高压拉弧等关联影响;并且,电池包内低压采样线束收到高温高压气体冲击,也存在很大概率出现线束冲击熔断、接插件融化松脱等,会导致信号丢失,不利于事故原因追溯排查。
因此,相关领域亟需一种电池包来解决上述至少部分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中的基于防爆阀排出热失控副产物而导致的影响区域广、关联影响大以及对其他结构产生冲击导致结构失效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盖体、箱体和电池单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组装,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腔;所述电池单体排布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池单体包括靠近所述盖体的顶面、与所述顶面相邻的侧面、防爆阀以及输出极柱;所述防爆阀设置于所述侧面,所述输出极柱设置于所述顶面;所述箱体具有热失控副产物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通道的入口与所述防爆阀对应设置,所述排出通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箱体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外侧;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所述防爆阀打开而排出的热失控副产物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排出通道,并通过所述出口排出所述电池包外。
在上述电池包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框架梁;所述箱体框架梁位于成排放置的所述电池单体的至少一侧;
所述排出通道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梁内。
在上述电池包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排列为至少两排,所述箱体框架梁对应设置至少三条;
所有所述箱体框架梁均沿所述电池单体的排布方向延伸。
在上述电池包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箱体框架梁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箱体框架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
所述第一堵盖与所述箱体框架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堵盖与所述箱体框架梁密封固定;所述第二堵盖在所述热失控副产物的冲击下打开,以排出所述热失控副产物。
在上述电池包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堵盖包括金属堵盖;所述第一堵盖与所述箱体框架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堵盖与所述箱体框架梁焊接固定;
和/或,
所述第二堵盖包括塑料堵盖;所述第二堵盖与所述箱体框架梁通过螺栓和密封结构固定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5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