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标志物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4742.1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7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邹奕;宋超;李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68;C12N15/113;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尔兹海默症 诊断 标志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及医学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标志物,特别是来自血浆的miRNA标志物及其组合,以及该标志物在制备检测阿尔兹海默症试剂盒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标志物是选自以下的一种血浆miRNA或它们的组合:miR‑150‑5p、miR‑484、miR‑125a‑5p、miR‑26a‑5p、miR‑30d‑5p、miR‑423‑3p、miR‑1306‑5p、miR‑339‑5p。所述标志物还包括选自以下的一种血浆miRNA或它们的组合:miR‑122‑5p、miR‑1307‑3p、miR‑155‑5p、miR‑339‑3p、miR‑4433b‑5p、miR‑197‑3p、miR‑454‑3p。本发明所提供的诊断试剂盒可以有效地检测血浆中miRNA标志物的表达量从而达到诊断阿尔兹海默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及医学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标志物,特别是来自血浆的miRNA标志物及其组合,以及该标志物在制备检测阿尔兹海默症试剂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严重的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注意力下降等。由于年龄是患AD的主要风险因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AD患病率将不断升高。AD的两种主要核心病理为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以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淀粉蛋白样(Aβ)沉淀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及AD的标志性病变,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外基质中,由不溶性淀粉样蛋白β肽(Aβ)组成,该蛋白原是由较大的跨膜淀粉样蛋白β-前体蛋白(APP)依次通过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产生的多肽。正常状态下,Aβ蛋白可由多种细胞产生,通常与伴侣分子结合,并在血液、脑脊液中广泛存在,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促进生长及保护作用。但当APP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或Aβ蛋白酶失活时,Aβ蛋白异常性表达,在神经元细胞中过量聚集并形成寡聚沉淀并诱发多效应的级联毒性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元的凋亡,并影响认知功能。Tau蛋白是一类微管相关蛋白,参与微管的形成及组装,其有6个异构体。临床研究发现,AD患者的血液及脑脊液中,tau蛋白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异常高表达,其中P-tau蛋白不能与微管结合,从而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研究认为是由于蛋白激酶活性增高和/或磷酸酯酶活性降低引起的tau过度磷酸化,同时该蛋白的异常也是导致Aβ蛋白在神经元内异常聚集的原因之一。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70%以上的MCI患者(一年后确诊为AD)的脑脊液中,tau及P-tau都有异常高表达,因此可以认为tau蛋白的异常在认知功能障碍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蛋白也是早期AD脑脊液生化诊断标志物并被纳入临床诊断标准。
尽管当下主要认为Aβ淀粉样蛋白级联理论及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是解释AD发病的主要假设,但现在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可能是导致AD神经变性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例如,在AD的早期病程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能够吞噬并清除Aβ,但随着AD的进程的延长,小胶质细胞的持续激活将会进一步导致AD病理的恶化——Aβ的不断累积导致小胶质细胞增生并持续释放促炎因子,这些不但致使神经元损伤,同时导致小胶质细胞中用于降解Aβ的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细胞对Aβ的分解能力的降低,Aβ的累积导致免疫反应不断被激活,从而进一步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此外,外周单核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也参与了AD介导的中枢炎症反应。
AD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CSF检查来进行联合诊断,但由于脑脊液CSF检测费用及侵入性较高,早期及轻度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导致AD的早期筛查率较低。因此寻找AD特征性的血浆标志物来用于便捷、快速及无创的早筛方法是一直是AD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4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式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移动式继电保护装置的采样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