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8819.4 | 申请日: | 202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0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韩非江;张翔;孟凡兴;刘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铁轨道交通装备(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3/04 | 分类号: | B60M3/04;B60M3/02;B60M7/00;B60M1/30;B60L53/62;B60L53/66 |
代理公司: | 重庆汇邦万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304 | 代理人: | 韩慧芳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能式 有轨电车 充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涉及旅游轨道交通储能充电技术领域。该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包括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轨、地面充电装置、读卡器、接触器、电子标签、地面信标和受电器,充电轨,其依次设有驶入站台区间、站台停稳区间、驶出站台区间和离开站台区间。该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在有轨电车在站台停稳的短时间内,能够给予更多的能量,满足车辆能行驶到下一充电点,不会出现车辆因电量不足而导致车辆不能正常行驶的情况,减少车辆无电而导致停车所出现的交通事故,不必过多浪费时间在等车上等优点,提高了乘客的体验感以及新鲜感,因而,该方法具有充电快捷、节约能源、减少交通事故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旅游轨道交通储能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旅游有轨电车具有美观、环保、资源节约的优点。能适应小曲线半径以及大坡度的运行条件以及单向运行可满足300-900人次/小时的旅客客流需求,设计时速可达60-70km/h。在运营过程中,比一般的城市旅游交通噪音小,以及更加节能环保,且随着超级电容的研究开发,其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快速充放电的特性也更加满足频繁停放的短间旅游站点的停放需求。
现有部分的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在站间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充电,使得部分游客会耗费过多时间在等待车辆充电上,对部分游客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和困扰,因此,现提出一种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能够解决为储能式有轨电车在站间充电需要耗费较多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包括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轨,其依次设有驶入站台区间、站台停稳区间、驶出站台区间和离开站台区间;地面充电装置,其设置于充电轨上;读卡器,其设置于地面充电装置上;接触器,其设置于充电轨上,接触器与地面充电装置通过电连接;电子标签,其设置于充电轨上;地面信标,其设置于充电轨上;受电器,其设置于有轨电车上且位于其底部;所述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车辆正常驶入充电轨内时,车辆工作在自动模式,电压稳定在DC780V;
当车辆驶入站台区间后,车辆与充电轨接触车辆工作在自动模式,电压稳定在DC780V,地面充电装置输出,此时的接触器未闭合,无充电电流;
当车辆在站台停稳区间后,零速信号使能,转换至自动模式子模式,提高车辆电压至DC900V,延时一段时间后,进入到快充模式。
优选的,所述驶入站台区间和站台停稳区间为车辆由正常行驶至开始充电的过程。
优选的,所述站台停稳区间、驶出站台区间和离开站台区间为车辆充电完成后进入正线正常行驶的过程。
优选的,所述地面充电装置位于站台停稳区间的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接触器上设置有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读卡器位于站台停稳区间的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电子标签位于站台停稳区间的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地面信标位于离开站台区间的位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储能式有轨电车的充电方法,通过快充的模式,加快了有轨电车在站台停稳的短时间内,能够给予更多的能量,满足车辆能行驶到下一充电点,不会出现车辆因电量不足而导致车辆不能正常行驶的情况,减少车辆无电而导致停车所出现的交通事故,降低了成本,还使其游客能够前往更多的旅游景点,不必过多浪费时间在等车上等优点,提高了乘客的体验感以及新鲜感,因而,该方法具有充电快捷、节约能源、减少交通事故等优点,为旅游轨道交通发展及安全做出一份贡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铁轨道交通装备(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川铁轨道交通装备(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8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