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数据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24363.8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9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昊润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32;G06F11/00;G06T7/9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计算机 数据 安全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数据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数据安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1、采集系统日志中计算机出现关机异常的次数,并且通过高清摄像头在设定的时间间隔中采集计算机机箱的内部的图像信息,根据计算机机箱的内部图像信息分析机箱内部的灰尘覆盖度;
S1-2、采集计算机机箱内部的机械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机械硬盘遭遇震动的强度大小;
S1-3、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到数据库中;
S1-4、建立一个硬盘故障预测模型,通过硬盘故障预测模型对硬盘的故障进行预测;
S1-5、当硬盘故障的概率大于设定的阈值时,数据安全监测系统向终端设备发送告警提示,提醒相关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检查和维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数据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采集计算机出现关机异常的次数具体方法如下:设置采集系统日志中计算机出现关机异常的次数为xi,并且采集系统日志中计算机出现关机异常次数的时间间隔T;
所述S1-1中根据计算机机箱的内部图像信息分析机箱内部的灰尘覆盖度的据图方法如下:设置高清摄像头采集计算机机箱内部图像信息的时间间隔为T,记不同时间间隔下的计算机机箱内部图像对比度为:Gi=∑ff(mi,ni)2Pf(mi,ni),其中f(mi,ni)=|mi-ni|表示为相邻像素之间的灰度差;Pf(mi,ni)表示为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差为f的像素分布;T为常数;i=1、2、3,、、、,I,I为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数据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中采集机械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在与震动强度大小的具体方法如下:通过倾角传感器检测计算机机箱的倾角变化数据,记计算机机箱的倾角变化数据为集合A,其中A={a1、a2、a3,、、、,an},n=1、2、3,、、、,N,N为常数;获取计算机机箱的倾角变化的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tn-1,能够计算得到计算机内部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遭遇的震动强度为Qn=k/tn-1,其中k为计算机机箱震动强度与倾角变化数据之间时间间隔的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数据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4中建立硬盘故障预测模型的具体方法如下:
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硬盘的故障进行预测,设置输入层节点分别为xi,Gi,Qn,其输出为Oz等于xi,Gi,Qn,其中z=1、2、3,、、、,Z;xi表示为计算机出现关机异常的次数;Gi表示为计算机机箱内部图像对比度;Qn表示为计算机内部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遭遇的震动强度;
将变量值Oz传送到第二层能够得到隐层节点的输入为输出为Oj=1/[1+exp(-Ij)],其中j=1、2、3,、、、,J;ωzj为隐层节点j与输入层节点z之间的权值;θj为隐层节点j的偏置;
将变量值Oj传送到第三层能够得到输出层节点的输入为输出yv=1/[1+exp(-Sv)],其中v=1、2、3,、、、,V;ωjv为输入层节点v与隐层节点j之间的连接权值;θv为输出层节点v的偏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昊润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未经甘肃昊润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43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