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药理学确定复方红花补蒺颗粒核心成分和作用机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3281.1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38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信如娟;朱全刚;李晓龙;台宗光;朱聪聪;俞俊霞;李莹;沈敏;沈翠娥;马进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B5/00 | 分类号: | G16B5/00;G16B15/30;G16B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薛红凡 |
地址: | 20044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药理学 确定 复方 红花 颗粒 核心 成分 作用 机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网络药理学确定复方红花补蒺颗粒核心成分和作用机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从复方红花补蒺颗粒的每味中药的化合物成分中筛选药物活性分子,然后收集所述药物活性分子的对应靶点,得到药物基因靶点;
查找治疗白癜风相关基因靶点,得到疾病基因靶点;
从所述药物靶点和疾病基因靶点中找到交集靶点,得到药物-疾病交集基因靶点;
用所述药物-疾病交集基因靶点的数据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中找到核心基因;
对所述药物-疾病交集基因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通路,选择排名靠前的信号通路得到复方红花补蒺颗粒的作用机制;
用所述核心基因和所述药物活性分子构建“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分析可视化网络图的节点,得到复方红花补蒺颗粒核心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药物活性分子的指标包括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指数;
所述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筛选标准不低于30%;
所述类药性指数的筛选标准不低于0.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所述药物活性分子的对应靶点后,还包括对所述对应靶点经过去除重复后在Uniprot上校正,转换成人的官方基因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治疗白癜风相关基因靶点的数据库包括OMI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TTD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白癜风相关基因靶点还包括去除重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到交集靶点的方法为使用Venny2.1在线工具完成;
所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前,还包括将所述药物-疾病交集基因靶点的数据进行优化;
所述优化的方法为将所述药物-疾病交集基因靶点的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设定条件为人(homo sapiens),选择combine score≥0.9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靶点为在Metascape数据库分析时,选择P<0.05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然后按照P值的大小进行排序,选择P较小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得到复方红花补蒺颗粒核心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验证;
所述验证的方法包括分子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对接的方法为将核心成分的配体3D结构与所述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合活性,当结合能越小时,配体与靶点结合的更好;
所述配体3D结构为作用核心成分的核心基因对应的蛋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成分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和黄芩素;
所述作用机制包括复方红花补蒺颗粒通过作用JAK-STAT信号通路来治疗白癜风;
所述白癜风的基因治疗靶点包括RELA、STAT3和MAPK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未经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32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中华鳖源按蚊伊丽莎白菌JX2021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