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冲管制冷机的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3705.6 | 申请日: | 202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3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雅婷;梁孟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制冷机 换热器 | ||
本公开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冲管制冷机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气固换热部和液固换热部,气固换热部为圆筒形结构,液固换热部围设在气固换热部的外周侧;液固换热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液冷通道,液冷通道内具有冷却液,所有液冷通道沿气固换热部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且至少部分液冷通道沿气固换热部的轴向延伸设置,从而能够使所有液冷通道距离气固换热部的距离相同,气固换热部的周向起到较为均匀的换热效果,保证了气固换热部自身的温度均匀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制冷机的制冷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冲管制冷机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超导技术的发展,大冷量脉冲管制冷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脉管制冷机为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通过气体泵热实现制冷效应。换热器作为脉冲管制冷机的重要结构之一,其通过冷却液对进入制冷机内的高压气体进行降温,从而将热量释放到环境中。
然而,传统的换热器,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其液冷管道采用横向设置在气固换热部外侧的直线型通道形成,导致液冷管道对例如圆筒形的气固换热部的冷量传导不均,进而导致制冷机的制冷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脉冲管制冷机的换热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脉冲管制冷机的换热器,其包括气固换热部和液固换热部,所述气固换热部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液固换热部围设在所述气固换热部的外周侧;
所述液固换热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内具有冷却液,所有所述液冷通道沿所述气固换热部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且各所述液冷通道的至少部分沿所述气固换热部的轴向延伸设置。
可选的,所述气固换热部包括圆筒形的主热换热分部和圆筒形的次热换热分部,所有所述液冷通道沿所述次热换热分部与所述主热换热分部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且所述次热换热分部与所述主热换热分部同轴设置;
所述主热换热分部具有气体出口,所述主热换热分部内形成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次热换热分部设置在所述回流通道的另一端处;
所述次热换热分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热换热分部的直径。
可选的,各所述液冷通道均包括相互连通的轴向段和径向段;
所有所述液冷通道的所述轴向段沿所述主热换热分部的周向间隔布设,并且各所述轴向段沿所述主热换热分部的轴向延伸设置,所有所述液冷通道的所述径向段沿所述次热换热分部的周向间隔布设,并且各所述径向段沿所述次热换热分部的径向延伸设置。
可选的,各所述径向段均包括第一径向分段和第二径向分段,所述第一径向沿靠近所述次热换热分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径向分段沿远离所述次热换热分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每个第一径向分段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径向分段之间通过连通孔进行连通。
可选的,所述液固换热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沿所述液固换热部的轴向分设于所述液固换热部的两侧,所述液冷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
可选的,所述液固换热部内还设置有第一汇流通道,所述第一汇流通道沿所述液固换热部的周向环设于所述液固换热部内,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连通,所有所述液冷通道均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液固换热部内还设置有第二汇流通道,所述第二汇流通道沿所述液固换热部的周向环设于所述液固换热部内,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汇流通道连通,所有所述液冷通道均与所述第二汇流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气固换热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各所述换热翅片沿所述气固换热部的周向呈辐射状排布,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翅片之间形成气体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3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