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607362.6 | 申请日: | 202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97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林;张兆远;张鑫;孙玉龙;马军秋;杨雄;陈兆;蒋胜波;蒋源;万志文;刘羿辰;杨国松;史晓琼;汪敬;张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知行亦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0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长 海底隧道 消防 救援 结构 | ||
1.一种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盾构隧道段、两个相对设于所述盾构隧道段两端的明挖隧道段;其中,
所述盾构隧道段均包括盾构隧道单元和盾构井单元,所述盾构井单元设于对应的所述明挖隧道段和所述盾构隧道单元之间,所述盾构隧道单元包括上部行车通道和下部疏散通道,所述盾构井单元包括上部行车层和下部疏散层;其中,所述上部行车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明挖隧道段以及所述上部行车通道连通;所述下部疏散层与所述下部疏散通道连通;所述上部行车通道通过连通单元与所述下部疏散通道连通;
每个所述明挖隧道段均包括行车道单元以及沿隧道纵向延伸的衔接坡道;其中,所述衔接坡道的高位端与所述行车道单元连通,所述衔接坡道的低位端与所述下部疏散层连通,所述行车道单元与所述上部行车层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单元包括第一车行道、第二车行道以及车行横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车行道和所述第二车行道的行车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车行道通过所述车行横通道与所述第二车行道连通;所述衔接坡道设于所述第一车行道和所述第二车行道之间,所述衔接坡道的高位端与所述车行横通道连通,所述衔接坡道的低位端与所述下部疏散层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隧道单元为两个,两个所述盾构隧道单元的行车方向相反,两个所述盾构隧道单元的下部疏散层通过所述盾构井单元的所述下部疏散层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井单元还包括消防楼梯间,所述消防楼梯间的下端连通所述下部疏散层,所述消防楼梯间的上端连通所述上部行车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单元包括逃生口、盖设于所述逃生口顶部的盖板以及设于所述下部疏散通道的逃生楼梯间;其中,所述逃生口连通所述上部行车通道和所述逃生楼梯间,所述逃生楼梯间通过防火门与所述下部疏散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口的隧道侧壁上设置有应急照明灯具和指示标志,所述盖板的顶部设有打开所述盖板的指示标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口为多个,多个所述逃生口沿隧道的纵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逃生口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在60m~100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疏散通道包括并排设置的人员专用通道和救援车专用通道;所述人员专用通道和所述救援车专用通道均与所述下部疏散层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楼梯间设有加压送风装置,所述加压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与盾构隧道段的延伸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的指示标识为灯光警示标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6073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头托高度可调式靠背及儿童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