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余弦编码器和伺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590121.5 | 申请日: | 2022-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4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汇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5/347 | 分类号: | G01D5/34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单家健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余弦 编码器 伺服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正余弦编码器和伺服系统,该正余弦编码器包括游标码盘、感应模块和模数转换器;游标码盘具有第一正余弦码道、第二正余弦码道和分区码道;感应模块与游标码盘相对设置;数模转换器与感应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正余弦数字信号转化为正余弦模拟信号后输出,正余弦模拟信号用于解算单圈绝对位置;其中,第一正余弦码道、第二正余弦码道和分区码道同心设置;分区码道上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明暗程度的码道子区,第一正余弦码道的刻线总数为m×n,第二正余弦码道的刻线总线为m×n‑1,其中,n和m均为大于2的正整数。本实用新型能提高编码器输出位置的检测精确性以及容错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码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余弦编码器和伺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为伺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编码器作为伺服系统中的反馈器件,有效提高了其工作精度。而绝对型旋转编码器,因其每一个位置绝对唯一、抗干扰,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系统中的角度、长度测量和定位控制。伴随着对高精度加工的需求,对编码器的有效分辨率也提出了重大的技术要求。
一般的光电编码器在码盘上只刻画一组正余弦码道,而相同面积的码盘上,码道上刻画的刻线越多,则刻线与刻线间距越窄,而间距码道过窄会导致模拟信号对光信号高度敏感,容易受外界环境中例如灰尘或油污等污染物的影响,造成绝对位置低位的分辨不清,导致定位不准或出错,形成编码器低精度、低容错的情况。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正余弦编码器和伺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输出位置的检测精确性差,以及容错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正余弦编码器,包括:游标码盘、感应模块和模数转换器;
所述游标码盘具有第一正余弦码道、第二正余弦码道和分区码道;
所述感应模块与所述游标码盘相对设置,用于感应所述游标码盘位置的变化,输出正余弦数字信号;
所述数模转换器与所述感应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正余弦数字信号转化为正余弦模拟信号后输出,所述正余弦模拟信号用于解算单圈绝对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正余弦码道、所述第二正余弦码道和所述分区码道同心设置;所述分区码道上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明暗程度的码道子区,所述第一正余弦码道的刻线总数为m×n,所述第二正余弦码道的刻线总线为m×n-1,其中,n和m均为大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码道子区包括第一码道子区和第二码道子区,所述第一码道子区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二码道子区的终点端连接,所述第二码道子区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一码道子区的终点端连接;
所述第一码道子区设置在所述游标码盘的零点刻线的一侧,所述第二码道子区设置在所述游标码盘的零点刻线的另一侧。
可选地,所述感应模块为光电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游标码盘为光栅盘。
可选地,所述游标码盘为透射式光栅盘或反射式光栅盘。
可选地,所述数模转换器设于所述游标码盘的盘面上。
可选地,所述感应模块为磁电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游标码盘为磁栅码盘。
可选地,所述正余弦编码器还包括转轴,且所述转轴垂直固定于所述游标码盘的旋转中心。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伺服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正余弦编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汇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汇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90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装置及医用管材流水线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阀后补偿多路阀及液压驱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