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32654.8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46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祁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4;H01M10/625;H01M10/617;H01M10/6568;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胡炳旭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电池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所述冷却板包括本体、第一集流板、第二集流板和隔挡条,本体可形变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第一集流板和第二集流板密封装配在空腔的两端,且第一集流板具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板具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具有进水口,第二集流腔具有出水口,且空腔相对的侧壁具有沿本体的宽度方向凸起的限位凸起,隔挡条设于空腔内并可造出呈弯折延伸的流道,流道的一端与第一集流腔连通,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板散热时的均温性好,散热效果好,电池包使用寿命长,且冷却板可灵活匹配各种型号的电芯,通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因对大气环境污染小、能源多样化的特点,倍受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发展越来越迅猛。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结构通常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电芯,电芯由多个电池组排列构成,相邻电池组之间设有冷却板以对电芯进行散热,相关技术中的冷却板包括可形变和不可形变两种,不可形变的冷却板在电芯膨胀时,会出现挤压损坏的问题,而可形变的冷却板受电芯挤压变形后,容易出现变形过度导致冷却板与电芯贴合不紧密,造成冷却板散热效果差,电池包使用寿命短,另外相关技术中的冷却板内的冷却流道的布局不合理,导致电池包均温性差,进一步降低了电池包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且冷却板只能匹配特定型号的电芯,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却板,该冷却板的空腔内设置了隔挡条,隔挡条构造出呈弯折延伸的流道,利用弯折流道增大冷却液在冷却板内的流动行程,进而提高换热能力,且弯折流道相对直流道可针对电芯的各个位置进行散热,均温性好,冷却板可形变以适应电芯膨胀,避免受挤压损坏,且空腔内壁上的限位凸起可以阻止冷却板过度形变,保证冷却板与电芯贴合紧密,提高散热效果,另外,针对不同型号的电芯,可通过更换不同延伸尺寸的集流板改变冷却板的整体尺寸,进而无需对冷却板重新设计和制造即可灵活匹配各种型号的电芯,通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板包括:本体、第一集流板和第二集流板,所述本体可形变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集流板和所述第二集流板分别密封装配在两端开口处,且所述第一集流板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板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一集流腔具有进水口,所述第二集流腔具有出水口,且所述空腔在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包括相对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具有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凸起的限位凸起;隔挡条,所述隔挡条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密封接触,所述隔挡条可在所述空腔内构造出呈弯折延伸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板,通过在空腔的两端密封装配第一集流板和第二集流板,且第一集流板上设有进水口,第二集流板上设有出水口,空腔内部设置隔挡条,并利用隔挡条构造出与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连通的弯折延伸的流道,可以利用弯折流道增大冷却液在冷却板内的流动行程,进而提高换热能力,且弯折流道相对直流道可针对电芯的各个位置进行散热,均温性好,冷却板可形变以适应电芯膨胀,避免受挤压损坏,且冷却板相对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可在冷却板形变到一定程度后直抵冷却板的内壁以阻止冷却板过度形变,保证冷却板与电芯贴合紧密,提高散热效果,延长电池包使用寿命,另外,针对不同型号的电芯,可通过更换不同延伸尺寸的集流板改变冷却板的整体尺寸,进而无需对冷却板重新设计和制造即可灵活匹配各种型号的电芯,通用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326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XR移动演播室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智能照明控制屏的扩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