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65434.8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97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语(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73;B60L53/16 |
代理公司: | 池州市卓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1 | 代理人: | 徐雪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护 效果 电动车 充电 接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包括充电接口本体和杂物箱前罩,所述充电接口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安装座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槽,其中安装槽的内部分别通过转动件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号锥形齿轮,所述杂物箱前罩的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顶端、底端分别开设有方形孔,通过在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中设置的防护机构,进而达到了对充电接口进行防护的目的,避免了充电接口中的金属导片与水体的接触,防止了蓄电池出现短路现象,保证了蓄电池的工作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其充电接口的外端大多不具备有效的防护组件,因此在使用时,极易造成充电接口中的金属导片与水体接触,进而导致蓄电池出现短路的现象,影响了蓄电池的工作状态,且充电接口的安装大多采用螺丝进行固定,该安装方式过于简便,久而久之易使安装接口因螺丝松动而导致其出现晃动,不利于后续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包括充电接口本体和杂物箱前罩,所述充电接口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安装座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槽,其中安装槽的内部分别通过转动件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号锥形齿轮,所述安装座后侧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梅花旋钮,所述旋转杆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二号锥形齿轮,所述杂物箱前罩的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顶端、底端分别开设有方形孔;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座内侧四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板,且其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柱,所述滑动板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推块,所述伸缩柱的外侧套设有压缩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座套设在充电接口本体的外侧,且其的内侧后端的表面高于充电接口本体的后端表面,所述安装座的外侧与凹槽的内壁密封贴合,且其的后侧表面与凹槽的后侧边缘表面相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柱的相向端分别螺纹套设在螺纹杆的外侧两端,且其的相背侧分别贯穿于安装槽的顶底两端并向外延伸,所述限位柱的外侧与方形孔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一号锥形齿轮与二号锥形齿轮的啮合连接,且其和二号锥形齿轮的外侧均不与安装槽的内部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螺纹杆上下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与滑动板的外侧相贴合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前侧完全覆盖于充电接口本体的后端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伸缩柱伸缩端的顶部与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采用不锈钢金属丝等节距盘绕成型,且其的内径与伸缩柱的外侧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车充电接口中设置的防护机构,从而利用防护机构中的结构设计,实现充电接口与外部空气的隔绝,进而达到了对充电接口进行防护的目的,避免了充电接口中的金属导片与水体的接触,防止了蓄电池出现短路现象,保证了蓄电池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语(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科语(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654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