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63380.1 | 申请日: | 202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62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加斯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C1/18 | 分类号: | F01C1/18;F01C13/00;F01C21/00;F01C21/18;F01C21/10;H01M8/040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气动 马达 能量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齿轮泵、发电机、气刀喷射器与喷射水管。齿轮泵的机体的左端设置有进气口,该机体的右端设置有排气口;气刀喷射器的进气管与机体的进气口相通,该气刀喷射器的上气刀口设置在机体的上弧形内壁面上;该气刀喷射器的下气刀口,设置在机体的下弧形内壁面,气刀喷射器的进气管上连接有喷射水管。气刀喷射器喷出的高压氢气推动上齿轮轴与下齿轮轴转动,带动发电机工作。本发明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通过气刀喷射器回收高压力差的氢气能量,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回收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与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储氢瓶的压力主要有35MPa与70MPa两种,储氢瓶的压力氢气一般采用泄压阀泄压后供电堆使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无氢气泄漏的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回收高压氢气的能量进行发电或带动氢气循环泵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对高压氢气的能量进行回收发电或带动氢气循环泵工作。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齿轮泵、发电机与气刀喷射器。齿轮泵的上齿轮轴两端轴承支撑设置在上轴承座中,该齿轮泵的下齿轮轴两端轴承支撑设置在下轴承座中;该齿轮泵的机体的左端设置有进气口,机体的右端设置有排气口。发电机的机壳的端盖固定设置在上轴承座外部的机体上,发电机的转轴与上齿轮轴的轴体相连接。气刀喷射器的进气管与机体的进气口相通,该气刀喷射器的上气刀口设置在机体的上弧形内壁面上;该气刀喷射器的下气刀口,设置在机体的下弧形内壁面上;气刀喷射器喷出的高压氢气推动上齿轮轴与下齿轮轴转动。
优选地,气刀喷射器的进气管上连接有喷射水管,该喷射水管为文丘理管,喷射水管的管体上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地,磁力盘安装在上齿轮轴的轴头上,该磁力盘的外部设置有屏蔽套;发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磁力器,该磁力器设置屏蔽套的外部。
优选地,齿轮泵的上齿轮轴上,设置有氢气循环泵的叶轮,上齿轮轴带动叶轮转动;氢气循环泵的壳体底部设置有排液孔,该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储液槽;喷射水管的进水管与储液槽相通。
有益效果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发明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采用齿轮式气动马达回收高压氢气,利用气刀喷射器解决了高压氢气压力高流量小、能量难以回收的技术难题;
2,采用文丘理管结构的喷射水管,将水与高压氢气同时喷入马达内部,有效减小气体的泄漏;
3,发电机采用屏蔽磁力传动,有效防止氢气的泄漏;
4,采用气动马达带动氢气循环泵工作,有效的解决了在氢气无泄漏的情况下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的屏蔽发电工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氢燃料电池气动马达能量回收装置的氢气循环泵工作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加斯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加斯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63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1C 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0 旋转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2 .弧形啮合式,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具有相同数量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08 .相互啮合式,即具有与齿轮传运动相似的配合元件的啮合
F01C1-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24 .反向啮合式,即与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1C1-30 .具有F01C 1/02,F01C 1/08,F01C 1/22,F01C 1/24各组中的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所包含的特点且配合元件间具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