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57204.7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27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余芳芳;叶金杭;邵夏勇;王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32 | 分类号: | F02M26/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鲁宽莹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冷却器 冷却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引流板,多个引流板沿着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依次分布于进液集流通道内,且每个引流板均设于相邻液流通道层之间,引流板设有进液孔,以使引流板能够通过进液孔连通相邻两层液流通道层,且沿着预设方向,多个进液孔的流通面积层呈减小的趋势。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领域,为了降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需要将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发动机气缸内,由于废气温度较高,因此在废气进入发动机系统之前,需要通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对废气进行冷却。
冷媒通过进水接管进入通气管道之间,以与通气管道内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出水接管流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但是,由于液体惯性的存在,冷媒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方向不变的趋势,从而导致冷媒容易聚集在远离进水接管的端部聚集,而靠近进水接管处冷媒分布较少,并进一步导致进入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之间冷媒较少,如此,将导致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以解决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引流板,定义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为预设方向,多个引流板沿着预设方向依次分布于进液集流通道内,且每个引流板均设于相邻液流通道层之间,引流板设有进液孔,以使引流板能够通过进液孔连通相邻两层液流通道层,且沿着预设方向,多个进液孔的流通面积层呈减小的趋势。
在一实施例中,沿着预设方向,多个进液孔的流通面积呈阶梯式减小的趋势,或者,沿着预设方向,多个进液孔的流通面积均匀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降低多个进液孔的设置难度,或者,有利于精确控制沿着预设方向,多个进液孔的流通面积减小的幅度。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进液孔的中心线重合。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冷媒从进液孔进入下一级的进液孔,进而,便于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流动。
在一实施例中,进液孔为长形孔,沿着预设方向,多个进液孔的长度不变,且进液孔的宽度逐渐减小;或者,沿着预设方向,多个进液孔的宽度不变,且进液孔的长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进液孔的加工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壳体和换热芯体,壳体设有换热腔,换热芯体设于换热腔内,且换热芯体的两侧端面均与换热腔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分别与换热腔的内壁围设形成进液集流通道和出液集流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液集流通道和出液集流通道的设置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芯体设有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层叠设置并将换热芯体内部分隔呈多个交替层叠设置的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引流板一端连接分隔板,另一端朝向进液集流通道内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芯体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加工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分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罩设于第二隔板的周侧并与第二隔板围设形成气流通道层,引流板一端连接第一隔板的端部,另一端朝向进液集流通道内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气流通道层的装配难度,且降低了引流板的设置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57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缸体加工开档漏加工防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拆卸维修的显示屏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