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管线轮式检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73651.7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71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恒;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九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0 | 分类号: | F16L55/30;F16L55/32;F16L55/40;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牛雪姣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管线 轮式 检测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管线轮式检测机器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前端的镜头、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滚轮组件和设置在壳体内分别用于驱动两组滚轮组件的两组传动组件;壳体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顶盖,在车体侧壁的上方设有密封槽,在顶盖底部与密封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密封块;在顶盖上还设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嘴。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静态密封和动态密封提升机器人的整体密封性,向壳体内充气进行保压,可对壳体内元件进行保护;通过设置包胶轮方便在其上安装不同尺寸的橡胶轮,以适用于在不同管道内壁上行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下管线轮式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管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测,方便及时了解其内部的情况,常用的检测手段一般是采用爬行器小车搭载检测仪器进入到管道中,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到外部。其中视频探测仪器作为常用设备能够将管道内部的环境影像直接传输到外部,由检测人员进行鉴定。由于管道中时常有水,需要对机器人进行防水处理,针对不同管道通常需要不同尺寸轮子的机器人,通常在使用时都是根据不同的管道类型选择不同的机器人,因此需要购买多种机器人来进行匹配,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管道检测过程中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管线轮式检测机器人,方便安装不同尺寸的轮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地下管线轮式检测机器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的镜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滚轮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分别用于驱动两组所述滚轮组件的两组传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车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顶盖,在所述车体侧壁的上方设有密封槽,在所述顶盖底部与所述密封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密封块;在所述顶盖上还设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门嘴。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组件用来带动滚轮组件转动,从而使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走;通过设置密封槽和密封块形成静态密封,来提升壳体的密封性,从气门嘴处向壳体内通气,使壳体内部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当机器人在水中出现冒泡情况时说明壳体漏气,用来提醒工作人员检查机器人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传动电机和与所述传动电机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滚轮组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与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的传动轴和等间距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啮合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从动伞齿轮固定连接有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的外端连接有包胶轮。
传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着传动轴随着主动齿轮一起转动,传动轴上的主动伞齿轮也一起转动,同时主动伞齿轮驱动旋转轴和包胶轮一起转动。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通过两端设置的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的外侧与车体相连接;在所述轴承座和车体之间、旋转轴与轴承座之间均设有密封圈。通过在转动接触处设置密封圈,形成动态密封,提高机器人的整体密封性。
优选的,在所述包胶轮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包胶轮通过连接件穿过连接孔连接有橡胶轮。通过在包胶轮上安装不同尺寸的橡胶轮,从而实现了一台机器人可适应于多种不同尺寸的橡胶轮,以适应于不同需求的管道检测。
优选的,在所述镜头的外侧设有防撞护杆。对镜头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在所述车体内设有气压传感器。用来对壳体内的气压值进行监测,当气压值明显下降时说明壳体有漏气的情况,应及时对机器人进行密封性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同时设置静态密封和动态密封提升机器人的整体密封性,向壳体内充气进行保压,可对壳体内元件进行保护,避免进水对其进行破坏;通过设置包胶轮方便在其上安装不同尺寸的橡胶轮,以适用于在不同管道内壁上行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九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九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73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