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003169.1 | 申请日: | 2022-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47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星;杨明华;周春丽;白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1K11/02;F01D15/10;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陈烨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燃气 过热 装置 多汽源 联合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属于钢铁企业余热发电技术领域,为了利用钢铁企业中不同品质的余热汽源发电,所述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1)、转炉余热系统(2)、烧结余热系统(3)、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蒸汽蓄能罐(5)、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和发电系统(7);电炉余热系统(1)和转炉余热系统(2)中的余热蒸汽能够进入蒸汽蓄能罐(5)内。所述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将钢铁企业中多种或多梯级不同品质的蒸汽汽源合并后综合利用,提高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企业余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中,有众多余热资源可被利用,并产生蒸汽向外输送。如:烧结余热蒸汽、转炉余热蒸汽、电炉余热蒸汽、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等。其中烧结余热蒸汽因其温度较高,通常会被应用于发电系统。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及轧钢加热炉等系统,通过汽化冷却生成的大量饱和蒸汽,由于蒸汽品质的原因以及转炉、电炉工艺生产的间断性所致。所产蒸汽无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户,只能大部分通过厂区低压蒸汽管网作为生活或采暖等低品质用户。并且由于用户的用量小且连续性差,仍会有大量的余热饱和蒸汽被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因此,将不同品质汽源在联合后,再输送到工业用户或用于发电来增加使用效率,是近年来被推崇认可的技术方法。而常规的联合气源,只是将不同品质是蒸汽均送至用户侧,依靠用户来消纳使用汽源间的差异,从而达到联合使用的效果。但这种方式通常对用户的要求较高,需要用户可使用蒸汽的参数范围大,且系统复杂,针对不同品质蒸汽,会独立设置配套辅机设施,投资及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利用钢铁企业中不同品质的余热汽源发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所述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将钢铁企业中多种或多梯级不同品质的蒸汽汽源合并后综合利用,提高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转炉余热系统、烧结余热系统、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蒸汽蓄能罐、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和发电系统;电炉余热系统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蒸汽蓄能罐或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内,转炉余热系统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蒸汽蓄能罐或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内,蒸汽蓄能罐中的蒸汽能够进入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内,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中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内,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能够加热蒸汽并且加热后的蒸汽能够进入发电系统的汽轮机内,烧结余热系统中的烧结余热蒸汽也能够进入发电系统的汽轮机内。
电炉余热系统含有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转炉余热系统含有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含有第一蒸汽入口、第一蒸汽出口、第二蒸汽入口和第二蒸汽出口,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和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通过蒸汽混合母管与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的第一蒸汽入口连接。
所述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一个蒸汽蓄能罐,蒸汽蓄能罐通过第一蒸汽进出管与蒸汽混合母管连接。
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为一体式结构,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内含有一个炉膛,炉膛内设有第一吸热管和第二吸热管。
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为分体式结构,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内含有两个炉膛,一个炉膛内设有第一吸热管,另一个炉膛内设有第二吸热管。
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一蒸汽出口分别位于第一吸热管的两端,第二蒸汽入口和第二蒸汽出口分别位于第二吸热管的两端。
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通过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与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的第二蒸汽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031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线控制动驱动器
- 下一篇:发动机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