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003169.1 | 申请日: | 2022-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47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星;杨明华;周春丽;白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1K11/02;F01D15/10;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陈烨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燃气 过热 装置 多汽源 联合 发电 系统 | ||
1.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1)、转炉余热系统(2)、烧结余热系统(3)、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蒸汽蓄能罐(5)、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和发电系统(7);
电炉余热系统(1)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蒸汽蓄能罐(5)或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内,转炉余热系统(2)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蒸汽蓄能罐(5)或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内,蒸汽蓄能罐(5)中的蒸汽能够进入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内,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中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内,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能够加热蒸汽并且加热后的蒸汽能够进入发电系统(7)的汽轮机内,烧结余热系统(3)中的烧结余热蒸汽也能够进入发电系统(7)的汽轮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炉余热系统(1)含有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转炉余热系统(2)含有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含有第一蒸汽入口(61)、第一蒸汽出口(62)、第二蒸汽入口(63)和第二蒸汽出口(64),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和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通过蒸汽混合母管(65)与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的第一蒸汽入口(6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一个蒸汽蓄能罐(5),蒸汽蓄能罐(5)通过第一蒸汽进出管(51)与蒸汽混合母管(6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为一体式结构,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内含有一个炉膛(66),炉膛(66)内设有第一吸热管(67)和第二吸热管(6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为分体式结构,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内含有两个炉膛(66),一个炉膛(66)内设有第一吸热管(67),另一个炉膛(66)内设有第二吸热管(68)。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蒸汽入口(61)和第一蒸汽出口(62)分别位于第一吸热管(67)的两端,第二蒸汽入口(63)和第二蒸汽出口(64)分别位于第二吸热管(68)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通过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41)与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的第二蒸汽入口(6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电系统(7)含有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的第一蒸汽出口(62)通过主蒸汽输入管线(72)与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主蒸汽入口(73)连接,燃气式蒸汽过热装置(6)的第二蒸汽出口(64)通过补汽输入管线(74)与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补汽入口(7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烧结余热系统(3)含有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和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与主蒸汽输入管线(72)连接,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与补汽输入管线(7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蒸汽出口外连接有凝汽器(9),凝汽器(9)将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转换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031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线控制动驱动器
- 下一篇:发动机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