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85779.8 | 申请日: | 202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21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俞光旭;陈向阳;芮章杰;刘卫兵;孙福才;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17/26 | 分类号: | A63H17/26 |
代理公司: | 金华市悦诚君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12 | 代理人: | 刘清凤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型车 底盘 导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包括车身、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前端、中端、后端,在所述前端、中端、后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第三导流部。在底盘的前端、中端、后端均设置有导流部,使车身的前、中、后端均能够实现“抓地”的效果,保证了模型车整体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模型车的抓地能力,提高模型车的稳定性,在传统的模型车,如公开号为CN210114820U,仅在模型车的底盘后部安装弧形朝上的导流板,并在其上安装导流筋,此导流结构安装的位置受限,仅通过此结构仅能对模型车后端部分保持稳定性,其整体的稳定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传统模型车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包括车身、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前端、中端、后端,在所述前端、中端、后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第三导流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包括第一前端板和第二前端板,所述第一前端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前端板上,所述第二前端板与所述中端连接,所述第一导流部为所述第一前端板,所述第一导流部上设置有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为对称状,所述前端面中部为水平面,两端为圆弧面,所述水平面与所述圆弧面之间通过斜面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中端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组相平行的第二导流部,所述中端上的所述第二导流部为第一导流筋,且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车身保持平行状态,所述中端的中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导流筋之间设置有导流条,所述导流条呈弧形状。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中端的两侧设置有副导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流部包括所述后端末尾处设置的弧面朝上的弧形板,还包括所述后端处设置有与所述中端上的所述第一导流筋相连接的第二导流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底盘的前端、中端、后端均设置有导流部,使车身的前、中、后端均能够实现“抓地”的效果,保证了模型车整体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型车的底盘部位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条正视图。
图中,1.车身,2.前端,21.第一前端板,211.水平面,212.斜面,213.圆弧面,22.第二前端板,3.中端,31.第一导流筋,32.导流条,33.副导板,4.后端,41.弧形板,42.第二导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所示,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包括车身1、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前端2、中端3、后端4,在所述前端2、中端3、后端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第三导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85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舱及作业机械
- 下一篇:一种热像仪位置校验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