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尾翼连杆机构、电动尾翼总成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596196.8 | 申请日: | 202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2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园;隋东钰;黄泽海;刘家武;孙铭杰;李开超;敖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尾翼 连杆机构 总成 汽车 | ||
1.一种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和底托连接的连杆底座(1),用于连接尾翼板的连杆上支架(2),以及设于所述连杆底座(1)和所述连杆上支架(2)之间的驱动曲柄(3)、从动连杆(4)、内支撑连杆(5)、内支撑辅助连杆(6),以及外支撑连杆(7)和外支撑辅助连杆(8);
所述驱动曲柄(3)的一端与驱动轴(15)相连,所述从动连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驱动曲柄(3)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内支撑连杆(5)上,所述内支撑连杆(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杆底座(1)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内支撑辅助连杆(6)和所述连杆上支架(2)铰接相连,所述外支撑连杆(7)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杆底座(1)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外支撑辅助连杆(8)和所述连杆上支架(2)铰接相连,并在所述外支撑辅助连杆(8)和所述内支撑连杆之间铰接有联动杆(9);
所述连杆底座(1)和所述驱动曲柄(3)之间设有第一关闭限位机构,所述连杆底座(1)和所述外支撑辅助连杆(8)之间设有第二关闭限位机构,在电动尾翼关闭时,所述第一关闭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曲柄(3)的转动,且所述驱动曲柄(3)与所述从动连杆(4)共线,所述第二关闭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外支撑辅助连杆(8)的转动,并使得所述外支撑辅助连杆(8)和所述连杆底座(1)之间具有不低于设定阈值的干涉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底座(1)和所述驱动曲柄(3)之间设有第一开启限位机构,在电动尾翼开启时,所述第一开启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曲柄(3)的转动,且所述驱动曲柄(3)与所述从动连杆(4)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闭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驱动曲柄(3)一端的第一限位块(303),在电动尾翼关闭时,所述第一限位块(303)抵接在所述连杆底座(1)上,而限制所述驱动曲柄(3)的转动;和/或,
所述第一开启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杆底座(1)上的第二限位块(1021),在电动尾翼开启时,所述驱动曲柄(3)抵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块(1021)上,而限制所述驱动曲柄(3)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底座(1)和所述外支撑连杆(7)之间设有第二开启限位机构,在电动尾翼开启时,所述第二开启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外支撑连杆(7)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底座(1)上设有第三限位块(1031),所述第二关闭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开启限位机构均由所述第三限位块(1031)构成,且在电动尾翼关闭时,所述外支撑辅助连杆(8)抵接在所述第三限位块(1031)上,而限制所述外支撑辅助连杆(8)的转动,在电动尾翼开启时,所述外支撑连杆(7)抵接在所述第三限位块(1031)上,而限制所述外支撑连杆(7)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块(303)、所述第二限位块(1021)和所述第三限位块(1031)中至少其一上包裹有包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上支架(2)上设有第四限位块(201),在电动尾翼开启时,所述内支撑辅助连杆(6)抵接在所述第四限位块(2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限位块(201)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杆上支架(2)上,并在所述第四限位块(201)上包裹有包胶层;或者,
所述第四限位块(201)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杆上支架(2)上,并在所述第四限位块(201)上包裹有包胶层。
9.一种电动尾翼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尾翼总成中采用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尾翼连杆机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中设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尾翼总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961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