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前桥汽车节能转向系统及双前桥商用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44107.0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67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强;裴玉霖;徐有廷;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65;B62D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韩思思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桥 汽车 节能 转向 系统 商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前桥汽车节能转向系统及双前桥商用车,其中,转向器摇臂与动力转向器铰接,过渡拉杆的一端与转向器摇臂铰接,过渡拉杆的另一端与过渡摇臂铰接;液压转向泵的油液入口与储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液压转向泵的油液出口与储能器的输入口连接,储能器的输出口与动力转向器的输入端连接,动力转向器的输出端与储油箱的回油口连接,电动机用于驱动液压转向泵运行,液压转向泵至储能器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储能器至动力转向器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电动机、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本申请的双前桥汽车节能转向系统使车辆能节能减排,提高转向系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前桥汽车节能转向系统及双前桥商用车。
背景技术
助力转向技术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部件,能够降低驾驶操控力,改善驾驶性能。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其助力特性是固定的,即若保证汽车在泊车时能提供足够的助力,就必然导致在高速时助力过大,失去路感。而且系统中的油泵需要通过发动机驱动,在车辆行驶时无论是否转向,该助力转向系统都要工作,造成能量浪费。
以商用新能源车为例,其一般采用电动转向泵为转向系统提供能量,车辆使用过程中,整车上高压后,不管是否发生转向动作,电动转向泵一直处于工作态中。车辆在直行工况下转向系统不需要能量,由于此时电动转向泵也是工作的,系统能量只能通过热量的形式散发。车辆在不同载荷转向工况下,现有系统无法识别转向过程的能量损失,电动转向泵只能以额定的转速提供能量,同样会造成能量损失,能量的损失会通过转向系统的油液散发热量,随着能量损失的累加,系统油液的温度会不断升高,从而对转向系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前桥汽车节能转向系统及双前桥商用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前桥汽车节能转向系统,包括储油箱、液压转向泵、电动机、储能器、动力转向器、转向器摇臂、过渡拉杆、过渡摇臂和控制单元,所述转向器摇臂与所述动力转向器铰接,所述过渡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器摇臂铰接,所述过渡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摇臂铰接;所述液压转向泵的油液入口与所述储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转向泵的油液出口与所述储能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储能器的输出口与所述动力转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转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油箱的回油口连接,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液压转向泵运行,所述液压转向泵至所述储能器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储能器至所述动力转向器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电动机、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本申请中的双前桥汽车节能转向系统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动力转向器包括助力缸和转向控制阀,所述转向控制阀包括阀套和设于所述阀套内的阀芯,所述阀套设有高压进油油道及分别位于所述高压进油油道两侧的左助力油道和右助力油道,所述左助力油道与所述助力缸的左油腔连通,所述右助力油道与所述助力缸的右油腔连通,所述阀芯设有有储油槽和回油油道,所述回油油道与所述回油口连接,所述阀芯可相对所述阀套转动以具有停歇位置和工作位置;在所述停歇位置,所述阀芯截断所述高压进油油道与所述左助力油道的连通以及截断所述高压进油油道与所述右助力油道的连通,所述高压进油油道与所述储油槽连通以将油液储存在所述储油槽内;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高压进油油道通过储油槽与所述左助力油道、所述右助力油道中的一个连通,所述回油油道与所述左助力油道、所述右助力油道中的另一个连通。
所述液压转向泵至所述储能器之间的水流路径上设有单向导通装置,所述单向导通装置使所述液压转向泵的油液出口至所述储能器的输入口单向导通。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均设为压力传感器。
所述电动机通过带传动或齿轮传动驱动所述液压转向泵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44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