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背门支撑结构、后背门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15719.2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35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伟;景向策;赵鑫;刘永健;赵晓萍;纪伟;胡泊洋;田丹丹;李娜;单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10 | 分类号: | B60J5/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背 支撑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后背门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板和加强结构;支撑板设于后背门内板上,并与后背门内板之间形成一侧敞口的空腔,敞口朝向加强结构设置;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主体,以及固连在加强主体上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向后背门内板弯折并固定以支撑加强主体,且第二连接臂由敞口延伸至空腔内,并于第二连接臂上形成有支撑支撑板的支撑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通过减少支撑板的拉延深度,有利于保证支撑板自身的连接强度,同时设置有加强结构,同时连接后背门内板和支撑板,有利于保证支撑板与后背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后背门支撑结构的后背门,以及设置有该后背门的车辆。
背景技术
后背门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基于车型的不同,后背门的结构也不同。其中,现有的后背门一般由内板和外板构成,并在后背门上安装有支撑板以及其它的加强结构,而对于背负式后背门而言,通常会悬挂备胎,其中对安装备胎的支撑板的强度的要求较高,支撑板的强度不稳定,备胎安装的稳固性也较差,容易造成备胎掉落的危险。
现有技术中,会将支撑板的四边拉延至后背门内板上并分别与后背门内板连接,以固定支撑板的位置。但是支撑板的拉延深度过大,容易造成开裂的情况,同时容易造成支撑板材料的浪费,而且拉延深度过大,容易降低支撑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对备胎的支撑效果也会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以降低支撑板的拉延深度,同时,增加与后背门内板的连接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设于后背门内板与后背门外板之间,所述后背门支撑结构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板和加强结构;
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后背门内板上,并与所述后背门内板之间形成一侧敞口的空腔,所述敞口朝向所述加强结构设置;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主体,以及固连在所述加强主体上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均向所述后背门内板弯折并固定以支撑所述加强主体,且所述第二连接臂由所述敞口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并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形成有支撑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所述第二连接臂延伸弯折而成的支撑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主体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朝向所述后背门外板弯折,并贴合在所述后背门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主体与所述后背门外板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主体上与所述后背门外板贴合的一侧形成涂胶部。
进一步的,所述涂胶部为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容胶槽,所述加强主体通过所述容胶槽上的胶体与所述后背门外板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后背门内板连接的一端弯折形成有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和支撑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多个搭边,所述支撑板主体向远离所述后背门内板的方向凸起而贴合在所述后背门外板上,所述支撑板主体通过各所述搭边连接于所述后背门内板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通过减少支撑板的拉延深度,有利于保证支撑板自身的连接强度,同时设置有加强结构,同时连接后背门内板和支撑板,有利于保证支撑板与后背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15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监测功能的直流屏
- 下一篇:电动尾翼安装底托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