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喷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75757.7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99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安立;刘秉双;邱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鑫昇隆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2 | 分类号: | D01D5/0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喷冷却系统,包括熔喷模头组件,所述熔喷模头组件的下方设有纤维出料口,所述熔喷模头组件的两侧设有冷风组件,所述冷风组件包括风管,在风管的下方设有与风管相连通的排风罩,所述排风罩的下方设有多根排风软管,所述排风软管的一端与排风罩相连接,另一端呈半弧形弯曲延伸至熔喷模头组件的纤维出料口处,所述纤维出料口的两侧设有可拆卸固定配合的出风梁,所述排风软管的端部插于出风梁内,所述出风梁朝向纤维出料口的一端设有多个出风孔。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快速冷却熔喷模头喷出的纤维的功能,使纤维更加蓬松,成品质量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喷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熔喷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熔喷非织造工艺源于上世纪50年代,是利用高速的热空气对熔化的高分子聚合物进行牵引,被牵引出来的熔喷细丝再通过冷却凝聚在成网带或滚筒上,并依靠自身的粘合作用形成非织造布。
现有的熔喷模头在工作时,喷出的纤维均是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降温,经常会发生纤维还未冷却彻底就铺设在网帘上的现象,导致纤维网的蓬松度不足,影响纤维的韧性,从而降低了熔喷布的产品质量。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能快速对熔喷模头喷出的纤维进行降温的熔喷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冷却纤维的熔喷冷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喷冷却系统,包括熔喷模头组件,所述熔喷模头组件的下方设有纤维出料口,所述熔喷模头组件的两侧设有冷风组件,所述冷风组件包括风管,在风管的下方设有与风管相连通的排风罩,所述排风罩的下方设有多根排风软管,所述排风软管的一端与排风罩相连接,另一端呈半弧形弯曲延伸至熔喷模头组件的纤维出料口处,所述纤维出料口的两侧设有可拆卸固定配合的出风梁,所述排风软管的端部插于出风梁内,所述出风梁朝向纤维出料口的一端设有多个出风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风软管的端部插于出风梁内,且与出风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风孔沿出风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风罩罩腔的顶部与风管相连通,底部设有供排风软管插设的连接孔,所述排风罩罩腔的两侧壁上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由风管端朝向连接孔端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风组件组件能快速对熔喷模头组件喷出的纤维快速冷却,使纤维更加蓬松,从而使非织造布的手感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排风软管和出风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出风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冷风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熔喷模头组件;2、纤维出料口;3、冷风组件;4、风管;5、排风罩;6、排风软管;7、出风梁;8、出风孔;10、连接孔;1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鑫昇隆无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鑫昇隆无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75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用的灭火声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午睡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