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70943.1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32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蔡姬妹;莊孟儒;赵伍;惠大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翰博显示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孙人鹏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新型 光学 膜片 背光 模组 | ||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LED灯设置在灯板上,在灯板上方设置有转换膜,匀光膜设置在转换膜上,在匀光膜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在第一扩散片上设置有增光片组,在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入光面上沿基材纵向分布有多排入光结构;该入光结构包括沿基材横向阵列的第一楔形块,在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顶部朝向相反。在出光面上阵列设置有四棱锥凹槽,在四棱锥凹槽的每个表面设有楔形块结构。出光面的内部凹陷为四棱锥结构,经测试,相比于传统的微结构,亮度提升20%‑30%,同时得到更优异的匀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LCD)属于被动发光器件,需要背光源作为光源才可正常显示。目前主流背光源是LED背光,尤其是Mini-LED背光技术方兴未艾,搭配区域调光技术可使LCD达到匹配OLED的百万级对比度,各大显示行业主流面板厂及背光模组、LED芯片厂都给予高度关注,大力发展Mini-LED背光技术。显示面板对画面均匀度要求非常严格,常规扩散板利用表面无序纹路,和内部添加的大量扩散粒子实现对光源的漫反射,达到匀光的效果。而为了增加扩散粒子的附着力和扩散力,扩散片中需要加入大量接合剂和光扩散剂,致使扩散板厚度和重量一增再增;而接合剂和光扩散剂都会造成较大的光效损失,也大大增加了背光模块的耗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板、LED灯、转换膜、匀光膜、第一扩散片、第二扩散片和增光模组;
LED灯设置在灯板上,在灯板上方设置有转换膜,所述匀光膜设置在转换膜上,在匀光膜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在所述第一扩散片上设置有增光片组,在所述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
所述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上沿基材纵向分布有多排入光结构;
该入光结构包括沿基材横向阵列的第一楔形块,在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和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朝向相反。
在所述出光面上阵列设置有四棱锥凹槽,在所述四棱锥凹槽的每个表面设有楔形块结构。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所述基材采用厚度为0.05~2mm的PC材质。
进一步地:该转换膜与灯板的距离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利用光线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反射原理,将MiniLED过量的正面出光,转变为大角度出光,弥补miniLED四周的亮度缺陷,实现优异的匀光效果。
匀光膜可以在实现匀光效果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光效,通过凸面微结构汇聚光线增加亮度,通过凹面微结构发散光线实现匀光效果。
出光面的内部凹陷为四棱锥结构,经测试,相比于传统的微结构,亮度提升20%-30%,同时得到更优异的匀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匀光膜结构图;
图3为入光结构图;
图4为入光结构主视图;
图5为入光面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向放大图;
图7为出光面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翰博显示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翰博显示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70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线缆生产加工用放置架
- 下一篇:一种地槽式气雾栽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