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玩具变形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18334.2 | 申请日: | 202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67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周鹏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17/26;A63H17/267;A63H17/273;A63H29/22;A63H31/08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陈烨彬;卢梓雄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玩具 变形 | ||
一种玩具变形车,包括车架、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电源模块、平移架、转轴、曲柄和连接柱;车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车门,车门的内侧设有第一开启臂,第一开启臂的前端铰接在车壳上;车壳后部设有车尾,车尾内侧设有第二开启臂,第二开启臂后端铰接在车壳上;平移架可前后平移安装在车架上,平移架前部与两个第一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后部与第二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中部上设有两个限位部件;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车架上并与行驶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曲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连接柱设于曲柄第二端并处在两个限位部件之间。这种玩具变形车能够在行驶过程中自动实现对车门的开启及关闭、车尾的上下摇摆变形等动作,其仿真度及趣味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玩具变形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类儿童玩具大都采用仿真手段制作而成,如玩具飞机、玩具车等等,这些玩具在大体形状、结构和局部细节上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品都很相似,可培养儿童的识物能力,有利于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玩具车大多只是模拟汽车的外形,结构简单,其车门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并不能打开,且仅具备竞速功能,功能单一,不具备变形功能,导致了这类玩具汽车的仿真程度和趣味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玩具变形车,这种玩具变形车能够在行驶的过程中自动实现对车门的开启及关闭、车尾的上下摇摆变形等动作,其仿真度及趣味性较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玩具变形车,包括车架、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均安装在车架上,行驶驱动机构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变形车还包括平移架、转轴、曲柄和连接柱;所述车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可向外侧开启的车门,车门的内侧设有第一开启臂,第一开启臂的前端铰接在车壳上,且第一开启臂与车壳之间通过第一拉伸弹簧连接;车壳后部上设有可向上摆动的车尾,车尾的内侧设有第二开启臂,第二开启臂的后端铰接在车壳上,第二开启臂与车壳之间通过第二拉伸弹簧连接;平移架可前后平移安装在车架上并处在车壳的内侧,平移架的前部与两个第一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的后部与第二开启臂相配合,平移架的中部上设有前后并排的两个限位部件;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为上下走向,转轴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曲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连接柱设于曲柄第二端上并处在两个限位部件之间。
工作时,由电源模块向行驶驱动机构供电,再由行驶驱动机构提供玩具变形车行驶的动力;在玩具变形车通过车轮组件行驶过程中,转轴在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持续转动,通过曲柄带动连接柱绕转轴持续转动,再通过连接柱与两个限位部件之间的配合,带动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前后往复平移运动:当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向后平移运动时,平移架前部带动两个第一开启臂和两个车门绕其前端向外侧摇摆,实现两个车门的自动开启,同时平移架后部带动第二开启臂绕其后端向上摆动,进而带动车尾向上摇摆开启;当平移架相对车架做向后平移运动时,两个第一开启臂与平移架的前部分开,并且两个第一开启臂分别在相应的第一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绕其前端向内侧摆动,实现两个车门的自动关闭,同时第二开启臂与平移架的后部分离开,并且两个第二开启臂分别在相应的第二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绕其后端向下摇摆,进而带动车尾向下摇摆复位;如此往复,这种玩具变形车能够在行驶过程中自动实现对车门的开启及关闭、车尾的上下摇摆变形等动作,其仿真度及趣味性较高,从而提高了可玩性和趣味性,使玩家不会产生乏味的感觉。
优选方案中,所述平移架上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导向柱,各个导向柱分别处在相应的导向槽中。各个导向柱可分别沿相应的导向槽前后平移,实现平移架相对车架的前后平移运动。
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平移架中部设有限位杆、定位螺栓和扭力弹簧,限位杆为左右走向,定位螺栓安装在限位杆一端的后侧,扭力弹簧套接在定位螺栓,扭力弹簧的第一扭力臂与车架连接或接触配合,扭力弹簧的第二扭力臂处在限位杆的后侧并与限位杆相平行;限位杆、扭力弹簧的第二扭力臂构成两个所述限位部件。
另一种具体方案中,两个所述限位部件均为左右走向的限位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周鹏,未经刘周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18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热井筛管专用除垢装置
- 下一篇:生活用污水一体化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