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漆包线物料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40279.2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98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韡;张华高;施旭峰;张国明;禇阿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长城异形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075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赵陶杰 |
地址: | 3130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包线 物料 运输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漆包线物料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叉车(1),叉车(1)的插脚上设有托盘(2),托盘(2)的前端设有向上翘起的转板(3),托盘(2)上设有对转板(3)进行限位的挡板(4),托盘(2)上设有与转板(3)连接的弹簧(5),托盘(2)的顶面上设有转板(3)的顶面上均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牛眼轮(6);所述转板(3)前端的底面上设有斜角(7);所述托盘(2)的前端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转板(3)的后端伸入到第一凹槽(8)中,第一凹槽(8)的两侧均设有与转板(3)连接的转轴(9)。采用本实用新型运输铜线卷具有工人劳动强度较低、消耗时间较少和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漆包线物料运输车。
背景技术
生产漆包线的主要物料是铜线,所述铜线卷绕在塑料材质的料筒上,形成铜线卷。料筒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料筒的轴线处设有通孔,料筒的外周面形成容纳铜线的线槽。工人用运输车将铜线卷运输到漆包线的生产线上,生产线上的牵引机构将铜线引出,铜线自动围绕料筒旋转而脱开,持续向生产线送料。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进行多根漆包线的制作,生产线的牵引机构同时牵引多根铜线,在牵引机构的进料端同时排列多个铜线卷,铜线卷之间的排列距离较近。
目前,工人主要利用叉车将铜线卷从仓库运输到生产线,先把铜线卷放置到托盘上,叉车叉住托盘,将铜线卷运到牵引机构的附近,由于牵引机构上的多个铜线卷之间的放置距离要求较近,而托盘尺寸较大,不能连带托盘直接将铜线卷放置到牵引机构,需要人工将铜线卷从托盘搬下,再挪移到牵引机构,铜线卷的重量大,搬运过程中还要避免铜线卷从托盘挪下时砸坏料筒,导致人工搬动铜线卷困难,劳动强度很大,并且搬运速度较慢,当生产线上的铜线卷用完,需要换上新的铜线卷时,会消耗较长的时间,降低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因此,采用现有叉车运输铜线卷存在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和消耗时间较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漆包线物料运输车。采用本实用新型运输铜线卷具有工人劳动强度较低、消耗时间较少和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漆包线物料运输车,包括叉车,叉车的插脚上设有托盘,托盘的前端设有向上翘起的转板,托盘上设有对转板进行限位的挡板,托盘上设有与转板连接的弹簧,托盘的顶面上设有转板的顶面上均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牛眼轮。
前述的漆包线物料运输车中,所述转板前端的底面上设有斜角。
前述的漆包线物料运输车中,所述托盘的前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转板的后端伸入到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的两侧均设有与转板连接的转轴,第一凹槽的底面为半圆弧面,转板的后端面与第一凹槽的底面配合。
前述的漆包线物料运输车中,所述托盘的底部设有一端贯穿托盘前端的第二凹槽,所述转板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凹槽内,所述转板的底部设有一端贯穿转板后端的第三凹槽,所述转板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三凹槽内,所述弹簧是板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凹槽的底面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凹槽的底面固定。
前述的漆包线物料运输车中,所述弹簧为圆弧形,弹簧的中部向下鼓起。
前述的漆包线物料运输车中,所述托盘的两侧以及托盘的后侧均设有围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盘上设置转板,使铜线卷可以沿着转板上下托盘,并通过在托盘和转板上设置阵列排布的牛眼轮,降低托盘移动的摩擦力,使托盘比较容易的从上下托盘,并且上下托盘时移动平稳,不容易损伤到料筒,使工人搬运铜线卷比较容易,不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缩小了搬运铜线卷的消耗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板向上翘起、在托盘上设置围板,使铜线卷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从托盘上掉落,提高了铜线卷运输的安全性。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运输铜线卷具有工人劳动强度较低、消耗时间较少和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长城异形线材有限公司,未经湖州长城异形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40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