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样仪用漏液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01670.1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3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耀;王佳明;寿淼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样 仪用漏液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取样仪用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触点连接件、第一可分离触点、第二可分离触点和触点固定板,检测板平放在底板上端开设的凹槽内,检测板的上表面布设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具有间隙且不接触,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经触点连接件与第一可分离触点和第二可分离触点的一端接触连接,第一可分离触点和第二可分离触点的另一端分别与触点固定板接触连接,触点连接件安装在取样架上,触点固定板安装在一安装座上,安装座安装在底板上。该漏液检测装置可对取样仪工作状态下取样架任意位置的液体泄漏及时响应,响应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避免造成实验样品的浪费或仪器故障,同时解决了取样架的快速拆装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取样仪用漏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取样仪是药物溶出取样过程中的常见仪器,取样仪的结构包括取样架和底板,取样架放置在底板上,取样架用于竖直放置多个样品管。在因操作不当或样品管破裂等而造成漏液问题时,会导致样品浪费甚至仪器故障。现有的取样仪用漏液检测装置多依靠感应器检测电容信号并通过线缆通信,故多应用于取样架固定的场合的漏液检测,这种检测装置对微少量液体的检测精度低、响应时间长。也有的漏液检测装置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检测信号的传递,但这种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信号传输延迟大且必须有源供电,维护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漏液检测的响应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且取样架拆装方便的取样仪用漏液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取样仪用漏液检测装置,所述的取样仪包括取样架、底板和取样仪控制系统,所述的取样架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触点连接件、第一可分离触点、第二可分离触点和触点固定板,所述的底板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检测板平放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检测板的上表面布设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具有间隙且不接触,所述的第一导线经所述的触点连接件与所述的第一可分离触点的一端接触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线经所述的触点连接件与所述的第二可分离触点的一端接触连接,所述的第一可分离触点和第二可分离触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触点固定板接触连接,所述的触点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的取样架上,所述的触点固定板与所述的取样仪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触点固定板安装在一安装座上,所述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的底板上;发生漏液情况时,液体落在所述的检测板上,将所述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连通,所述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可分离触点、第二可分离触点和触点固定板连接组成漏液检测回路。
本实用新型取样仪用漏液检测装置,将检测板置于底板上的凹槽内,通过第一可分离触点、第二可分离触点将检测板与触点固定板进行连接,无需另外连接电源,可实现无源漏液检测。当取样架上的样品管发生漏液情况时,液体落在检测板上,在落下的液体的导电作用下,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瞬间连通,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可分离触点、第二可分离触点和触点固定板连接组成漏液检测回路,取样仪控制系统可瞬间响应并快速发出对应的指令,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即使有微少量的液体泄漏也能被瞬间快速检测和响应。
底板上的凹槽可作为收集漏液的开放式容器,即使有部分漏液存在也不会直接流入仪器其他位置,避免大漏液时带来进一步的影响。
取样架可拆卸地放置在底板上,且本实用新型漏液检测装置的触点连接件等组件设置在取样架上,可随取样架一同取放,有助于取样架在底板上的快速拆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触点连接件上接触连接有第三可分离触点,所述的第一导线、第三可分离触点和触点固定板连接组成到位检测回路,所述的到位检测回路用于检测所述的取样架是否在所述的底板上放置到位。正常情况下,上述导线、第三可分离触点和触点固定板连接组成的到位检测回路处于闭合状态,当取样架未正确放置在底板上时,该到位检测回路断开,取样仪控制系统即判定取样架位置异常,并采发出相应的指令。上述到位检测回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01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辊机循环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跨度建筑屋面钢桁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