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履带式无人车用防撞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45138.9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70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丽;杨东洪;曾俊喆;韦晓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东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杜朝霞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无人 车用防撞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无人车用防撞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外侧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设置有外壳,两个所述固定板外侧靠近外壳处固定设置有内壳,两个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橡胶柱两个所述固定板内侧壁开设有多个装置槽,多个所述装置槽呈矩形阵列布置,多个所述装置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多个所述缓冲装置内部活动连接有撞击头,位于同一纵列的多个所述撞击头靠近外端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板。通过该装置的使用,可以让固定板外侧的减震外壳减缓冲击力,而且固定板外侧设有缓冲装置,和减震外壳配合,可以使履带式无人车受到撞击后受损程度大大减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车用防撞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无人车用防撞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车防撞杆结构简单,缓冲效果较差,同时无人车防撞杆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将碰撞的力直接传递到车辆上,这样会给车辆带来较大的震动,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撞杆很容易发生折断,这样在碰撞过程中容易增加车辆损害的情况。
现有专利(CN212373309U),公开了一种能够充分缓冲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护装置,包括弧形外壳、连接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弧形外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内壳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架组和配合块,所述支架组对称设置在内壳的内侧面上,且支架组与内壳垂直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可以将其稳定的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保证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首先可以通过内壳和外壳中部的橡胶柱进行缓冲,同时通过支架组和配合块来对缓冲机构进行限位,保证缓冲机构可以通过支撑架来对内壳进行稳定的支撑,保证在发生碰撞以后内壳的不同位置均可以通过缓冲机构来独立支撑,进而达到提高缓冲效果的目的。
然而该装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使用时安装在车辆的外部,车辆受到碰撞时,碰撞力虽然通过防撞装置是撞击力变小,但碰撞的力还是直接传递到车上,使车身也会受到冲击力带来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履带式无人车用防撞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无人车用防撞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外侧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设置有外壳,两个所述固定板外侧靠近外壳处固定设置有内壳,两个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橡胶柱;
两个所述固定板内侧壁开设有多个装置槽,多个所述装置槽呈矩形阵列布置,多个所述装置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多个所述缓冲装置内部活动连接有撞击头,位于同一纵列的多个所述撞击头靠近外端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底端靠近拐角处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缓冲装置内部设有复位弹簧,且撞击头内端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固定板使用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内壳和外壳拐角处呈弧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内壳和外壳均由橡胶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内壳内侧中心处固定设置有铁板,且撞击头外端靠近铁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外壳外侧固定设置有铁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东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东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45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清洁的观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充电站防盗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