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封装结构的热交换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45124.7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8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冬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烯时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1/02;F28F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荣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12 | 代理人: | 韩国辉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封装 结构 热交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封装结构的热交换管。包括扁形管本体,扁形管本体内部从上到下设置有导热膜、绝缘膜、发热体、绝缘膜和导热膜,所述导热膜和所述绝缘膜之间布有导热胶,所述发热体上设有两组导体,所述绝缘膜与发热体之间布有热熔胶。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将加热和导热的热交换管封装在同一结构内实现了加热和冷却的双重功能,满足了热交换管小型化的需求,提高了热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热管理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具有较低的比热容,较低的比热容使得其具有加热和冷却迅速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大比热容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自身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能量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封装结构的热交换管。
背景技术
热管理是根据具体对象的要求,利用加热或冷却手段对其温度或温差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这一过程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电气产品,例如手机芯片散热,电脑散热,动力电池加热或冷却,汽车、飞机及火箭发动机等。
随着这些产品精密程度的提高,其对热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交换管需要不断小型化的同时提高效率。特别是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站和氢燃料电池等为了应对不同环境需要加热和冷却双重功能的场景,对电池的热管理需要两套不同系统,既造成空间的浪费又造成成本的上升,不利于热交换管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加热和冷却功能一体化的热交换管,以实现热交换管的小型化,同时提高热管理效率,降低热管理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封装结构的热交换管,包括扁形管本体,扁形管本体内部从上到下设置有导热膜、绝缘膜、发热体、绝缘膜和导热膜,所述导热膜和所述绝缘膜之间布有导热胶,所述发热体上设有两组导体,所述绝缘膜与发热体之间布有热熔胶。
所述两组导体从扁形管本体的一端通过电极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扁形管本体的另一端与外部散热组件连接。
所述绝缘膜和导热膜宽度一致,上下对齐,所述发热体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绝缘膜和导热膜的宽度。
所述扁形管本体外侧布有绝缘涂层。
所述发热体优选碳膜、铜、铝等,当所述发热体为碳膜时,所述绝缘膜和所述发热体之间布有热熔胶。
所述绝缘膜优选PI、PP或PET。
所述导热膜优选天然石墨膜、人工石墨膜或石墨烯膜。
所述扁形管本体优选为铝管,其外侧绝缘涂层优选为Al2O3。
所述扁形管本体的两端根据使用场景,包括防尘和防水的需要可以选择封装或不封装。
所述热交换管根据使用场景,例如所接触的需加热或冷却器件的形状,可以进行预加工弯折成特定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在同一结构内实现了加热和冷却的双重功能,满足了热交换管小型化的需求,同时降低了热管理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具有较低的比热容,较低的比热容使得其具有加热和冷却迅速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大比热容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自身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能量浪费。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可以根据客户使用场景的需要个性化定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热交换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热交换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烯时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烯时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45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