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起钻穿越漏层的动力钻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12177.9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29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侃;黄乘升;曹华庆;高长斌;徐建;王令;吴明睿;李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6 | 分类号: | E21B7/06;E21B34/06;E21B17/0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1001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起钻 穿越 动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起钻穿越漏层的动力钻具,钻杆下端连接有堵漏阀和无磁钻铤,无磁钻铤内置有随钻测斜仪,无磁钻铤的下端依次安装有尾扶正器、螺杆钻具和钻头;堵漏阀的阀体中部对称设有两个阀体水眼,阀体的中部内腔设有滑套,滑套上部设有滑套水眼,滑套水眼与阀体水眼相对应,滑套的中部内台肩上方固定有球座,滑套底部支撑在弹簧上,弹簧的下端抵靠在阀体的内台阶上,阀体下端旋接有加长下接头,加长下接头的中心孔与滑套及阀体的中心孔相贯通,加长下接头的内腔下部固定有镂空的挡球座。本钻具无需起下钻,即可进行多次堵漏作业,大幅缩短了井漏处理周期,大大降低了堵漏工作量,堵漏材料及配方的选择也更为灵活,从而提高堵漏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钻具,尤其涉及一种免起钻穿越漏层的动力钻具,属于井下钻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煤层气井,通常采用两级井身结构设计,即一开由311.2mm钻头开导,下入244.5mm套管封固上部松散地层,二开215.9mm井眼通常使用弯螺杆复合钻进,钻完直井段后直接进行定向造斜钻进,直至见到煤层后起钻更换钻具组合。
在钻进过程中如果遇到漏层,传统的作业需要经历如下工序:起钻→取出MWD随钻测斜仪,拆掉螺杆钻具和钻头→下光钻杆→通过光钻杆下堵漏材料,并挤压进漏层→起出光钻杆→重新组合钻具,调试仪器→下钻→恢复钻进。对于311.2mm的井眼,以上工序至少需要花费36小时,其中起下钻、拆卸组合钻具的时间占堵漏流程时间的80%以上,无效时间占比太大,且工作量巨大。尤其对于深井,或多次钻遇漏层,工作量更大,费时费力。
螺杆钻具是一种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当高压液体进入钻具时,迫使转子在定子中滚动,马达产生的扭矩和转速通过万向轴传递到传动轴和钻头上,达到钻进的目的。
螺杆钻具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螺杆旁通阀、马达总成、万向轴总成和传动轴总成。螺杆旁通阀设置在马达上方,下钻时,井眼中的钻井液由螺杆旁通阀引入钻杆内,减小下钻过程中的阻力,平衡钻杆内外的液柱压力。起钻时,钻杆内的钻井液经旁通孔流入环空,不致使钻井液溢于井台。钻具工作时,高压钻井液推动阀芯,压缩弹簧,关闭旁通孔,所有钻井液流经马达,把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
万向轴总成是将马达的偏心运动变换为传动轴的定轴旋转,同时传递扭矩给传动轴。传动轴将马达的旋转扭矩传递给钻头,同时承受钻压产生的轴向和径向负荷。在万向轴总成下部设置一带角度的短节,从而使弯曲点尽可能靠近钻头,提高造斜率。
传统螺杆钻具万向节普遍使用的是花瓣式万向节,通过花瓣的相互咬合来传递扭矩。由于花瓣咬合是点接触,扭矩较大,磨损严重;花瓣根部受到的弯矩较大,容易从花瓣根部断裂;调心功能差,容易受到钻井液的腐蚀,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免起钻穿越漏层的动力钻具,无需起下钻,即可进行多次堵漏作业,大幅缩短了井漏处理周期,大大降低了堵漏工作量,堵漏材料及配方的选择也更为灵活,从而提高堵漏成功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起钻穿越漏层的动力钻具,包括钻杆,所述钻杆的下端连接有堵漏阀,所述堵漏阀的下端连接有无磁钻铤,所述无磁钻铤的内腔安装有MWD测斜仪,所述无磁钻铤的下端安装有尾扶正器,所述尾扶正器的下端连接螺杆钻具,所述螺杆钻具的下端安装有钻头;所述堵漏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阀体水眼,所述阀体的中部内腔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上部设有滑套水眼,所述滑套水眼与阀体水眼相对应,所述滑套的中部内台肩上方固定有球座,所述滑套的底部支撑在弹簧上,所述弹簧的下端抵靠在所述阀体的内台阶上,所述阀体的下端旋接有加长下接头,所述加长下接头的中心孔与滑套及阀体的中心孔相贯通,所述加长下接头的内腔下部固定有镂空的挡球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弹簧套装阀体中心管上,所述阀体中心管的下端与阀体内台阶的内缘连为一体,所述阀体中心管的上端抵靠在所述滑套的内台阶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12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箱
- 下一篇:锅炉给水真空除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