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粒电容转盘式测试筛选和编带包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00701.0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14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熊焰明;杨晔;李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伊施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4 | 分类号: | B07C5/344;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转盘 测试 筛选 包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粒电容转盘式测试筛选和编带包装装置,其能用于电容的测试及编带,同时在测试中能保持电容的电极朝下,完成测试后就不用对电容进行翻转即可进行编带,从而可以省去翻转机构的采用。其包括上料工位、测试工位、筛选工位、编带工位及转移机构,转移机构上安装有电容载盒,电容载盒顶部均匀开有放置槽用于放置散粒电容,测试工位安装有测试探针以及用于驱动测试探针进行移动的位移机构,转移机构为转盘,测试探针位于转盘的下方,放置槽的槽底和转盘上还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用于在测试时使测试探针与电容电极连接,测试工位还安装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位于电容载盒上方用于在测试时将电容压覆在放置槽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粒电容转盘式测试筛选和编带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容的测试及筛选的生产线中,尤其是片式电解电容(钽电容或铝电解电容)生产线,需要对成品电容(引脚已整形、电容是单只独立形态)以低成本实现较高速度的4参数(容量、损耗、ESR、漏电流)自动测试及编带包装,这就需要结构简单,运行高效的自动测试及编带包装装置。
现有技术中,对成品片式电解电容的测试采用振盘及直轨形成电容电极朝下/极性定向的电容队列,多工位转塔上的多个吸头从队列的终端端头逐个取出电容,随转塔旋转经过多个测试工位完成容量、损耗、ESR参数的测试,将以上测试项目不合格品在不合格品剔除工位放入不良品收集盒。合格的电容以电极朝下的方式进入翻转装置,由此装置将电容的电极面转为朝上,然后逐个放入长条形测试载盒的多个槽位,电容在载盒内呈一条直线分布。载盒运动至多个工位,由多个探针阵列下压与电容上表面电极接触的方式对电容进行充电、漏电流测试,最后由一个多吸头转塔将电容从载盒中取出,剔除不良品,将良品电容放入翻面装置,将电容电极面转为朝下(编带时会要求电容电极面朝下),又由另一个多吸头转塔将电容放入载带进行编带包装,以上成品电容的测试包装装置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另外,现有公开号为CN215066095U的专利文件中采用在载盒中以电极朝上的方式,用探针阵列下压与电容上表面电极接触的方式完成容量、损耗、ESR、漏电流的测试,这样虽然在电容装盒环节省去了电容翻面操作,但在进入编带包装前仍需进行翻面操作从而使电容以电极朝下的方式置入编带中,成本虽比现有技术1有所降低,但编带前的处理仍然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散粒电容完成测试进行编带时需要将电容翻面再进行编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粒电容转盘式测试筛选和编带包装装置,其能用于电容的测试及编带,同时在测试中能保持电容的电极朝下,完成测试后就不用对电容进行翻转即可进行编带,从而可以省去翻转机构的采用。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散粒电容转盘式测试筛选和编带包装装置,其包括上料工位、测试工位、筛选工位、编带工位及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电容在各个工位之间转移,所述转移机构上安装有电容载盒,所述电容载盒顶部均匀开设有放置槽用于放置散粒电容,所述测试工位安装有测试探针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测试探针进行移动的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为转盘,所述测试探针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和所述转盘上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在测试时使所述测试探针与电容电极连接,所述测试工位还安装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电容载盒上方用于在测试时将电容压覆在所述放置槽内。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对应电容电极的位置设有通孔一,所述转盘上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连通并且用于测试时所述测试探针的伸入;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导电结构一和导电结构二,所述导电结构一位于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并且其上端用于与电容底部的电极接触,所述导电结构一的下端与所述转盘上的所述导电结构二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结构二的另一端用于在测试时与所述测试探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伊施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伊施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00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汽车中控玻璃的印刷装置
- 下一篇:智能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