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件及车用锂电池正负极柱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80415.5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44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蕾;柯玉超;赵王;檀友鹏;储小安;钱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84 | 分类号: | H01M50/184;H01M50/188;H01M50/193;H01M50/59;H01M50/58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靳红妍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件 锂电池 负极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用锂电池正负极柱用密封结构,包括极柱、塑料隔板、铝制盖板、塑料压盖;还包括上述的密封件,密封件包括环形结构的密封本体,密封本体一侧面靠近其内侧位置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密封环台,密封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密封环台外并围绕密封环台设置的密封筋;密封件套装在极柱上,密封环台位于极柱孔内且密封本体位于极柱与塑料隔板之间,密封筋与铝制盖板底面接触;塑料压盖套装在极柱上,塑料压盖底面与铝制盖板的顶面贴合,塑料压盖底部设置有伸入到极柱孔内并与密封环台抵压的环形压台。本实用新型不仅保证了锂电池单元的绝对外密封,而且还也能够有效防止锂电池单元内的电解液外漏,起到长期整体密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电芯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件及车用锂电池正负极柱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一般布置在车辆底盘上方、地板下方,方形锂电池组装成模组后使用电池包保护,方形电池内存储有电解液,用于反应制电。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颠簸震动抑或是碰撞都有可能导致电解液泄露,一旦发生泄漏,因电解液的强腐蚀性会在电池包内造成各种异常甚至引发漏电、起火、爆炸等风险;当车辆电池包受损或模组受损,内部涉水后,如果电芯密封不可靠,也存在外部水等物质进入电芯内部,导致电芯损坏并引发进一步的安全风险。因此,对于电芯正负极柱处的密封结构可靠性,对电池的整体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现有锂电池正负极柱密封结构中,密封件基本为平面结构,在压装力下的密封区域接触应力有限;塑料压盖底面为平面,不能直接与密封件接触压缩,因此整体密封可靠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密封件及车用锂电池正负极柱用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件,包括环形结构的密封本体,密封本体一侧面靠近其内侧位置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密封环台,密封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密封环台外并围绕密封环台设置的密封筋。
优选的,密封筋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内圈筋、外圈筋,外圈筋设置在内圈筋外且内圈筋、外圈筋均与密封环台同轴设置。
优选的,密封环台与密封本体一体成型,密封环台的内径与密封本体的内径相等。
优选的,密封环台远离密封本体一侧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用锂电池正负极柱用密封结构,包括极柱、塑料隔板、铝制盖板、塑料压盖,还包括上述的密封件,铝制盖板上开设有极柱孔,极柱底部穿过极柱孔且极柱底部连接有基座,塑料隔板套装在极柱上并设置在基座与铝制盖板之间,塑料隔板顶面与铝制盖板底面贴合且基座顶面与塑料隔板底面贴合;密封件套装在极柱上,密封环台位于极柱孔内且密封本体位于极柱与塑料隔板之间,密封筋与铝制盖板底面接触;塑料压盖套装在极柱上,塑料压盖底面与铝制盖板的顶面贴合,塑料压盖底部设置有伸入到极柱孔内并与密封环台抵压的环形压台。
优选的,极柱上开设有环形嵌装槽,塑料压盖设置有嵌装在环形嵌装槽内的环形卡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用锂电池正负极柱用密封结构,极柱的基座顶面和铝制盖板底面之间设置有塑料隔板,防止极柱和铝制盖板零接触,造成电性能互导;塑料压盖与极柱嵌入式压合,将密封结构整体固定;塑料压盖的环形压台通过压缩密封件的顶部密封环台实现填充密封;密封件与铝制盖板接触面设置有密封筋,从而提高密封件被压缩时所获得的接触应力,以达到更好的密封力;密封件的密封筋分为内圈筋、外圈筋,以双筋结构达到更可靠的密封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极柱、塑料隔板、铝制盖板和塑料压盖之间的尺寸空间和密封件的尺寸,密封件在装配后可以有效填充以上所述的尺寸空间,以获得更好的整体填充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用锂电池正负极柱用密封结构位于锂电池上,不仅保证了锂电池单元的绝对外密封,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锂电池单元内的电解液外漏,起到长期整体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804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形防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铁包的拆包移动除尘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