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变断面的可移动门式模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44900.X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1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丁涛;张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涛 |
主分类号: | E21D23/08 | 分类号: | E21D23/08;E21D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李滨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断面 移动 门式模架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变断面的可移动门式模架,包括支架、横梁、支撑座、壳体、转轴、滑轮、带轮、电机、皮带、滑轨、固定块、活动块、螺杆、第一液压缸、顶板、第二液压缸和侧板。本申请采用了可移动门式模架,解决了隧道变断面的门式模架移动不便的问题,通过采用可移动门式模架,能够在隧道内实现移动,能够根据需要安装的位置进行快速调节;本申请在进行移动后能够通过支撑座的移动实现与地面的支撑,能够保证门式模架在安装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偏移而影响安装,提高门式模架的实用性;本申请通过支撑座实现与地面的支撑能够提高支撑强度,提高安全性能,并通过顶板和侧板的移动能够实现与隧道变断面实现稳定贴合,提高支撑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变断面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变断面的可移动门式模架。
背景技术
隧道口渐变断面当列车以高速度进入隧道时,因高速度撞击隧道内之空气,对隧道内之空气产生挤压,而容易产生高压波在隧道内以音速向下游传递,推挤隧道内之空气产生流速,形成隧道内之活塞效应。当此高压波传至隧道下游出口并冲出隧道口时,因隧道外之空间突然宽广,此高压波变为微压波。该微压波可能产生令人非常不愉悦的微压波噪音。为了减缓列车进入隧道产生高压波,及减轻下游隧道口之微压波噪音,科学家发现,将隧道口设计成渐缩之形状,例如:喇叭形状,则有助于减轻上述之问题,由于数值模式的发达,隧道口微压坡之评估也获得了进展。
隧道变断面在施工时需要通过模架进行支撑,通常的模架为固定式的,在进行安装后难以实现快速拆卸以及移动,增加了使用不便,且在移动后难以保证有效限位,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移而影响支护功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隧道变断面的可移动门式模架。
发明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隧道变断面的可移动门式模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门式模架移动不便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变断面的可移动门式模架,包括支架、横梁、支撑座和壳体;
其中,所述支架顶板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横梁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嵌合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侧端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滑轮和其中一个带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顶部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与另一个带轮固定连接,所述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壳体顶部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内部与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块与螺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顶端与支撑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分别位于顶板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底部与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伸缩端与横梁贯穿插接,所述第一液压缸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侧壁与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伸缩端与支架贯穿插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端部与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对称分布至横梁两侧,所述横梁顶部的顶板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壳体端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轮,所述滑轮与滑轨内部嵌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为U形结构,所述支撑座与壳体外壁嵌合滑动,所述支撑座的宽度大于滑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两侧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杆,所述螺杆底端与固定块内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中部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壳体外侧设有带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涛,未经丁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449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双向调节涨紧轮
- 下一篇:一种电钻高位打孔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