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堆、从底部拆卸电池的CTC集成车架及其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28917.6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4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于东海;杨健;王修虎;倪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64 | 分类号: | H01M50/264;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56;H01M50/242;H01M50/213;B60K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曾海艳 |
地址: | 130013***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底部 拆卸 ctc 集成 车架 及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从底部拆卸电池的CTC集成车架,包括电池堆、上盖、车架本体和底护板,电池堆包括电芯模块和连接支架,电芯模块包括多个固定为一体的电芯单体,连接支架包括固定板和连接件,固定板固定设置于电芯模块的相对两侧,连接件固定设置于固定板的外侧。上盖设置于车架本体上方,与车架本体密封配合;底护板可拆卸地设置于车架本体下方,与车架本体密封配合;上盖、车架本体和底护板围合形成容纳电池堆的电池舱;车架本体上设置有与连接件相适配的安装部,连接件位于安装部的下方,与安装部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电池堆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车架上,再在车架下方安装可拆卸的底护板,可以从车架下方对电池堆进行拆卸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池堆、从底部拆卸电池的CTC集成车架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向更高集成程度发展,集成程度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提升电芯单体到电池系统的成组效率,实现减重降本。传统集成形式下,电池系统是独立的模块,有自身的框架和包围结构,整车装配时将电池系统模块整体安装到整车上。
CTC(Cell To Chassis)是集成程度最高的集成形式,将电芯单体直接安装到车架上。车架是整车安装件的载体,但同时集成了电池系统框架的功能,也是所有电池系统子部件的直接安装载体,电池堆及其他电池系统子部件直接安装到车架上,从而省掉了电池系统的框架结构,节省的空间可以更多布置电芯单体,增加电池系统电量,从而提升车辆动力性能及续驶里程。
在一些CTC结构方案中,电池堆是自上而下安装到车架上,在完成整车装配后,电池堆上方是乘员舱,舱内结构复杂,内饰安装件众多。因此当电池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电池系统子部件往往维修困难,需要拆卸电池堆上方的所有部件,维修程序复杂。开发采用CTC集成形式,同时能够克服可维修性差的问题的技术方案,将推动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堆、从底部拆卸电池的CTC集成车架及其车辆,在电池堆上设置连接支架,将电池堆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车架上,再在车架下方安装可拆卸的底护板,可以从车架下方对电池堆进行拆卸维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堆,包括电芯模块和连接支架,所述电芯模块包括多个固定为一体的电芯单体,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固定板和连接件,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于电芯模块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固定板的外侧,用于固定电池堆。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具有多个安装孔或者多个插接件的板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为与电芯模块外侧轮廓相适配的蛇形固定板,使固定板与电芯模块贴合,连接牢固,所述连接件位于电芯模块高度的中部位置,避免电池堆安装后,产生应力集中,造成连接件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电芯模块为能量型电芯模块,和/或为混合型电芯模块,和/或为功率型电芯模块。
进一步的,一种从底部拆卸电池的CTC集成车架,包括所述电池堆,还包括上盖、车架本体和底护板,所述上盖设置于车架本体上方,与车架本体密封配合;所述底护板可拆卸地设置于车架本体下方,与车架本体密封配合;所述上盖、车架本体和底护板围合形成容纳电池堆的电池舱;所述车架本体上设置有与连接件相适配的安装部,所述连接件位于安装部的下方,与安装部配合固定,使电池堆自下而上地安装在车架本体上,且能从车架本体下方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本体一个端部设置有高压配电盒容纳腔,用于容纳高压配电盒,所述高压配电盒与电池堆电连接;所述高压配电盒容纳腔的下方设置有可拆卸的检修窗口,可以从检修窗口对高压配电盒内电气元件进行检修,缩小拆卸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检修窗口设置于底护板上,所述检修窗口与底护板密封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28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R印刷品加工的切边装置
- 下一篇:一种薄膜废料压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