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件柔性上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94190.7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57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参参;莫文将;黎哲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宋波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柔性 机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件柔性上件机构,包括:基础固定装置,其水平设置、并固定于地面,所述基础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为X向,垂直于所述X向的方向为Y向;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以所述X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基础固定装置的上部一侧,用于装载若干个工件、并推动所述工件移位;中转对接取件装置,以所述Y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基础固定装置的上部另一侧,用于承接所述工件,且所述中转对接取件装置和所述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交叉设置。通过在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上挂装若干个工件,该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将工件推向中转对接取件装置,该中转对接取件装置承接工件后被机器人抓手抓走,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力物力,节省成本,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给料中专对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工件柔性上件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工件的上件方式为人工将工件从料框中翻包到工件精确料车上,再将工件精确料车推上料车地面定位机构上,实现工件定位,从而满足工件被机器人抓手抓取的精度要求。
通过人工将工件从料框中翻包到工件精确料车上,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耗费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工件柔性上件机构,包括:基础固定装置,其水平设置、并固定于地面,所述基础固定装置的长度方向为X向,垂直于所述X向的方向为Y向;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以所述X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基础固定装置的上部一侧,用于装载若干个工件、并推动所述工件移位;中转对接取件装置,以所述Y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基础固定装置的上部另一侧,用于承接所述工件,且所述中转对接取件装置和所述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交叉设置。
本申请的工件柔性上件机构包括基础固定装置、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和中转对接取件装置。通过将基础固定装置固定于地面保持稳定性,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安装在基础固定装置的上部一侧,该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自起始位沿着 X向滑动到指定位置,将若干个工件整齐的挂装该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上,在返回于起始位;中转对接取件装置安装在基础固定装置的上部另一侧,自起始位沿着X向滑动到指定位置,该中转对接取件装置在向Y向滑动,位于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的正前方,使中转对接取件装置和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配合式靠近,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将工件推向中转对接取件装置,该中转对接取件装置承接工件后Y向滑动回位,并在指定位置沿X向滑动回到起始位,机器人抓手将工件抓走,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力物力,节省成本,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固定装置包括;底部板,所述底部板的下面每个角,及两侧均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地面固定连接;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和所述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所述中转对接取件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所述中转对接取件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穿孔自适应给料装置包括:底部固定组件,其水平设置,所述底部固定组件的长度方向为X向,垂直于所述X向的方向为Y向; X向支撑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组件的上部,用于沿所述X向滑动; Y向第一拨动单元,横向安装于所述X向支撑组件的上部一侧,并套有第一工件;Y向第二拨动单元,横向安装于所述X向支撑组件的上部另一侧,并套有第二工件;Y向动力拨动单元,横向安装于所述X向支撑组件的上部,并位于所述Y向第一拨动单元和所述Y向第二拨动单元之间,用于拨动所述Y向第一拨动单元或所述Y向第二拨动单元,以使得所述Y向第一拨动单元推动所述第一工件Y向外移,所述Y向第二拨动单元推动所述第二工件Y向外移;所述底部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底板;第一X向滑移直线导轨,其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面一侧;第二X向滑移直线导轨,其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面另一侧;第一X向滑移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面一端;第二X向滑移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面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94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收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窗框以及混凝土窗框与窗子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