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混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52331.9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73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彪;岳鹏;石锐;王波;孙博闻;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1/80 | 分类号: | B01F31/80;B01F25/50;B01F35/71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周晓娜;王桂霞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固体 颗粒 驱油剂混 配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混配装置,包括混配罐、位于所述混配罐内的搅拌桨和驱动所述搅拌桨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混配罐设有向所述混配罐内投放纳米固体颗粒的进料口,所述搅拌桨包括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的旋转轴及沿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周向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多个矩形的板状叶片,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每个所述叶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形成一夹角α,45°≥α≥10°。本实用新型的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混配装置可以使纳米颗粒可更充分地分散在携带液内形成均一的驱油剂,从而提高驱油剂的驱油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混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三次采油技术的化学驱采用中,需要向地层泵入驱油剂来提高采油的效率,将固体颗粒混入携带液中并搅拌均匀到的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具有很好的驱油效果。在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的运输、储存过程中,纳米固体颗粒受到挤压,纳米颗粒容易结块,粒径增大,难以在携带液中分散。因此目前常用的是现场混配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所用的搅拌混配装置一般包括搅拌罐和位于搅拌罐内的搅拌桨,搅拌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搅拌桨安装在搅拌罐底部,叶片较小,一般只能搅拌到罐底部的液体,由于纳米颗粒较轻,部分纳米颗粒悬浮在液面,因而不能将纳米颗粒完全分散成纳米级的均一溶液,而固体颗粒驱油剂中的颗粒达不到纳米级就基本没有驱油的效果,这使得驱油剂的整体驱油效果无法得到提升。混合配液过程为:先采用离心泵将携带液从罐车输入到搅拌罐,然后向搅拌罐内加入固体纳米驱油剂,进行搅拌混配,混配后采用泵车将驱油剂混合液泵入油藏地层。另外,施工现场采用多罐倒液连续混合施工,这种施工方式的施工过程缓慢,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混配装置,可以使纳米颗粒可更充分地分散在携带液内形成均一的驱油剂,从而提高驱油剂的驱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固体颗粒驱油剂混配装置,包括混配罐、位于所述混配罐内的搅拌桨和驱动所述搅拌桨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混配罐设有向所述混配罐内投放纳米固体颗粒的进料口,所述搅拌桨包括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的旋转轴及沿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周向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多个矩形的板状叶片,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每个所述叶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形成一夹角α,45°≥α≥10°。作为优选,所述叶片从其最低位置到其最高位置的距离为H1,所述混配罐从罐底到罐顶的距离为H2,3/4H2≥H1≥ 1/4H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30°≥α≥10°,3/4H2≥H1≥1/2H2。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旋转轴设置至少两组叶片,每组叶片包括多个沿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周向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且高度相同的多个叶片,不同组叶片的高度不同。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混配罐内还设有超声发射器,所述超声发射器位于距混配罐的罐顶的下方5-10cm处。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混配装置还包括携带液储存罐,所述携带液储存罐通过进液管连接所述混配罐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设在所述混配罐的罐顶或者靠近罐顶的位置,所述进液管设有进液泵。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混配装置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设在混配罐底部或者靠近混配罐底部的循环出液口相通,另一端与设在混配罐顶部或者靠近混配罐顶部的循环进液口相通,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作为替换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混配装置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设在混配罐底部或者靠近循环罐底部的循环出液口相通,另一端与进液管相连接,且循环管与进液管相连接的位置位于进液泵的上游,所述进液管在进液泵的上游设有第一阀,所述循环管设有第二阀。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在进液泵的下游设有第三阀。
作为优选,所述混配装置还包括驱油剂储存罐,所述混配罐的罐底或者靠近罐底的位置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驱油剂储存罐,所述排液管设有第四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52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动式连接器与端子结构
- 下一篇:一种预热带结构及隧道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