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7066.2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19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任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朔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斜顶块进浇 机构 汽车 车门 上饰板高光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包括注塑上模和注塑下模,所述的注塑下模上设有饰板成型凸部,所述的注塑上模底部设有饰板成型凹部。本实用新型在注塑过程中,将注塑上模和注塑下模相互靠近,使得饰板成型凸部与饰板成型凹部相互靠近形成完整的型腔,熔融物料通过注塑件注入至型腔内,完成注塑后,开模,先移动斜顶抵接组件,通过斜顶抵接组件将成型后的塑件侧部进行脱模,再通过顶出部将塑件从注塑下模上进行顶出,可确保塑件在脱模过程中不会发生卡壳,提高了脱模顶出的效率和精确度,提高了塑件的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内饰板位于在汽车车门内表面,以利于保持汽车内部清洁。门内饰板的主要部分为装饰板,装饰板覆盖在汽车门钣金件的内表面。汽车门内饰板一般分成上部装饰板和车门内饰板下本体两部分。目前汽车车门上饰板一般采用注塑模具进行批量生产制造,在生产过程中,目前的上饰板模具在脱模时,塑件容易发生卡壳,脱模顶出的效率和精确度较为一般,容易破坏塑件的表面。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门内饰板带有软质表皮及车缝线的注塑成形方法[申请号:201510647582.7],它包括三步骤:1、表皮预成型;2、表皮通过3D车缝能够完成在曲面等复杂形状上添加真车缝线;3、再通过低压注塑模具注塑以完成带有目标纹路、车缝线表皮的汽车注塑内饰。本发明生产出的产品尺寸统一,可以与对手件进行无缝搭接,尺寸稳定性强,产品内应力较小,不易产生变形,可完成曲面、复杂面添加车缝线,美化了车门内饰板造型。但是该方案在脱模时,塑件仍然容易发生卡壳,脱模顶出的效率和精确度较为一般,存在容易破坏塑件的表面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包括注塑上模和注塑下模,所述的注塑下模上设有饰板成型凸部,所述的注塑上模底部设有饰板成型凹部,所述的饰板成型凸部与饰板成型凹部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注塑下模上设有可沿靠近或远离饰板成型凸部一端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斜顶抵接组件,所述的注塑下模下方设有顶出部,所述的顶出部与饰板成型凸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注塑上模上方设有注塑件。
在上述的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中,所述的斜顶抵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注塑下模上的斜顶抵接块,所述的斜顶抵接块可沿靠近或远离饰板成型凸部一端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的注塑下模上设有限位连接件,所述的限位连接件与斜顶抵接块相连。
在上述的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中,所述的限位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注塑下模上的尾部连接滑块,所述的尾部连接滑块与斜顶抵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的斜顶抵接块的横截面积小于尾部连接滑块的横截面积。
在上述的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中,所述的注塑下模上设有侧部限位条,所述的尾部连接滑块与侧部限位条相滑动配合。
在上述的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中,所述的饰板成型凸部包括设置于注塑下模上的饰板成型凸块,所述的饰板成型凸块与斜顶抵接块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中,所述的饰板成型凹部包括设置于注塑上模底部的饰板成型凹块,所述的饰板成型凹块与饰板成型凸块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在上述的具有斜顶块进浇机构的汽车车门上饰板高光注塑模具中,所述的注塑件包括设置于注塑上模上方的注塑主板,所述的注塑主板与注塑上模之间设有注塑分流板,所述的注塑分流板一端与注塑主板相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注塑上模相抵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朔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朔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7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