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风电运维船上的护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37582.2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3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庄长友;杨余;梁昌政;汪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电运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黄宏彪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风电运维 船上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护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运维船上的护舷,包括护舷板,所述护舷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沿开槽方向贯穿护舷板的竖直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凹槽的槽口方向朝向海上的塔筒基座设置且所述凹槽的槽宽与海上的塔筒基座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与海上的塔筒基座的外侧面相适配。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船身因海上风浪而发生左右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护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电运维船上的护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行业的迅猛发展,海上风机的塔筒基座(塔筒基座大都为圆柱形)在海上林立而起,作业人员需要搭载运维船并顶靠在风机塔筒基座上,方可送人登乘风机,虽然运维船有足够的前进动力将船顶靠在风机塔筒基座表面,然而由于目前风电运维船的顶靠护舷的表面大都为平面结构,会因经受海上风浪而引起船身的左右移动,增加了登乘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且船身在左右移动时,经常会碰撞上附近的钢结构,造成船体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风电运维船上的护舷,可以防止船身因海上风浪而发生左右移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风电运维船上的护舷,包括护舷板,所述护舷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沿开槽方向贯穿护舷板的竖直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凹槽的槽口方向朝向海上的塔筒基座设置且所述凹槽的槽宽与海上的塔筒基座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与海上的塔筒基座的外侧面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为半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两个以上所述凹槽沿护舷板的水平方向连续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护舷板的表面为向护舷板外部凸的倒圆角,所述倒圆角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凹槽的内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护舷板为直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护舷板包括筋板和碰垫,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碰垫上,所述碰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筋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护舷安装在船身上,当船停靠时,将护舷板上的凹槽嵌入塔筒基座的表面,可以防止船舶因风浪引起的左右摆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护舷板;11、筋板;12、碰垫;
2、凹槽;
3、塔筒基座;
4、倒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用于风电运维船上的护舷,包括护舷板1,所述护舷板1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2且所述凹槽2沿开槽方向贯穿护舷板1的竖直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凹槽2的槽口方向朝向海上的塔筒基座3设置且所述凹槽2的槽宽与海上的塔筒基座3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凹槽2的内侧面与海上的塔筒基座3的外侧面相适配。
使用原理:
将护舷安装于船身上,当船停靠时,将护舷板1上的凹槽2嵌入塔筒基座3的表面,采用本实用新型,将凹槽2嵌入塔筒基座3的表面,护舷板1上的凹槽2对船身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防止船身在风浪的作用下发生左右移动或减小船身左右移动的幅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电运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海电运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37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渐开式展平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旋挖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