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通道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31415.7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47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岳;王仕飞;谢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阿尔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1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通道连接结构,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中通道连接结构包括中通道连接结构,包括中通道、中通道中横梁和挤压铝横梁,所述中通道中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中部,而所述挤压铝横梁有3根,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挤压铝横梁通过活装螺母固定在所述中通道的两侧;所述中部的挤压铝横梁与前座椅前横梁横向对齐设置,所述下部的挤压铝横梁与前座椅后横梁横向对齐设置。本实施例的中通道连接结构不占用多余空间,节省了焊接成本和工时成本;而且能够在后期出现事故后可以更简单的进行拆卸及安装,提升整车的维修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通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中通道连接形式为:中通道前横梁(t=1.0mm材料440W)、中通道中横梁(t=2.5mm材料9800Y)(如图2所示)、中通道后横梁(t=1.0mm材料440W)分别与中通道点焊连接,中通道中横梁与中通道、前座椅横梁通过点焊形成主传力通道,中通道后横梁与中通道、前座椅后横梁通过点焊形成副传力通道。上述连接结构为满足整车扭转性能以及柱碰性能,不得不在中通道位置增加横梁,且中通道中横梁的料厚高达2.5mm,且冲压深度达190mm,中通道前横梁、中通道后横梁形状也比较复杂,不仅增加整车重量,对冲压工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中通道横梁为满足自身强度要求以及管路、线束等专业布置,需要压缩乘员舱空间,不利于室内布置,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通道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中通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通道、中通道中横梁和挤压铝横梁,所述中通道中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中部,而所述挤压铝横梁有3根,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挤压铝横梁通过活装螺母固定在所述中通道的两侧;所述中部的挤压铝横梁与前座椅前横梁横向对齐设置,所述下部的挤压铝横梁与前座椅后横梁横向对齐设置。
其中,每根挤压铝横梁通过4颗活装螺母固定在所述中通道的两侧。
其中,所述挤压铝横梁的左侧通过两颗活装螺母与所述中通道左侧的纵向筋螺接,所述挤压铝横梁的右侧通过两颗活装螺母与所述中通道右侧的纵向筋螺接。
其中,所述中通道中横梁的两侧对称设置加强槽和圆形长筋。
其中,所述圆形长筋位于所述加强槽的外侧。
其中,所述中通道中横梁的料厚为1.2mm。
其中,所述挤压铝横梁包括铝横梁框架,所述铝横梁框架内设置有由短筋和长筋正交构成的加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中通道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中通道连接结构中,中通道前横梁与中通道后横梁更改为挤压铝结构横梁,中通道中横梁结构重新优化设计并,同时也增加挤压铝结构横梁,由焊点变更为螺栓螺接,不占用多余空间,节省了焊接成本和工时成本;而且能够在后期出现事故后可以更简单的进行拆卸及安装,提升整车的维修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通道横梁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中通道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中通道连接结构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中通道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挤压铝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着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挤压铝横梁螺母连接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阿尔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阿尔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31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烟防火阀
- 下一篇:一种温室大棚用变电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