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95597.7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1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肖莹;刘志军;李书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F7/20 | 分类号: | B66F7/20;B66F7/28;B66F3/25;F15B13/04;F16K31/50;F16K31/53;B64F5/40;B64F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起落架 顶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涉及航空运输工具检修的技术领域,包括起落架支撑梁、第一举升机构、第二举升机构;起落架支撑梁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承载凹槽,起落架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举升机构,起落架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举升机构;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配置成能够控制起落架支撑梁的两端同步升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飞机起落架两前轮进行转向或其他机轮性能测试时,千斤顶支撑起落架占用两前轮底部空间,造成无法使用机轮性能检测用装置进行前轮性能测试,影响测试效率和测试结果准确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运输工具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前起落架是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或水面)滑行时支撑航空器并用于地面(或水面)移动的附件装置。前起落架是唯一一种支撑整架飞机的部件,因此它是飞机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没有它,飞机便不能在地面移动。当飞机起飞后,可以视飞机性能而收回前起落架。
飞机前起落架两前轮之间通过横梁连接,目前,主要通过使用千斤顶支撑飞机前起落架横梁部位的方式撑起前起落架,以抬起飞机前起落架的两前轮,进而对前轮进行维修或转向等性能测试。但是,由于千斤顶支撑飞机前起落架横梁部位,千斤顶底盘或其他部位占用起落架两轮底部的空间,从而,无法通过在起落架两轮底部塞入机轮性能检测用装置对飞机起落架两前轮进行转向或其他机轮性能测试,而只能通过人手动转轮查看前轮的转向状态,包括转向是否灵活、转向过程中机轮是否存在抖动等,这大大降低了对飞机起落架前轮进行转向或其他性能测试的效率且严重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飞机起落架两前轮进行转向或其他机轮性能测试时,千斤顶支撑起落架占用两前轮底部空间,造成无法使用机轮性能检测用装置进行前轮性能测试,影响测试效率和测试结果准确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包括起落架支撑梁、第一举升机构、第二举升机构;所述起落架支撑梁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承载凹槽,所述起落架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所述起落架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举升机构;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和所述第二举升机构配置成能够控制所述起落架支撑梁的两端同步升降。
使用时,使用两个上述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将飞机前起落架抬起,使两个机轮分别对应落在一个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中起落架支撑梁的承载凹槽内部,启动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缓慢举升起落架支撑梁,从而缓慢抬起机轮,进而支撑飞机前起落架,进一步地,对飞机前起落架进行维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起和支撑飞机前起落架的过程相较于人工使用千斤顶顶起和支撑飞机前起落架而言,顶起和支撑的过程效率更高,有利于快速对飞机前起落架进行检修。
此外,特别地,针对飞机起落架两前轮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千斤顶支撑飞机前起落架横梁部位,千斤顶底盘或其他部位占用起落架两轮底部的空间,从而,无法通过在起落架两轮底部塞入机轮性能检测用装置对飞机起落架两前轮进行转向或其他机轮性能测试,而只能通过人手动旋转操纵手轮查看前轮的转向状态,包括转向是否灵活、转向过程中机轮是否存在抖动等,这大大降低了对飞机起落架前轮进行转向或其他性能测试的效率且严重影响了测试结果准确度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在利用第一举升机构、第二举升机构以及起落架支撑梁将飞机前起落架的两个前轮撑起后,两前轮底部的空间不被占用,从而可向两前轮底部塞入机轮性能检测用装置,然后缓慢将飞机前轮下落到机轮性能检测用装置上,移除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进而对起落架前轮进行相应性能测试,测试完成后,再将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移回,重新支撑两前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95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仪器用支架及激光仪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消防救援用安全型液压钳